【摘 要】
:
利用清洁能源生产的“绿氢”与CO2结合起来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方案之一,该过程也将在未来人类能源以及化工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热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是目前最有希望大规模工业化利用CO2的技术之一。锌基催化剂作为高效的高温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已被广泛用于构筑氧化物-沸石双功能催化剂,选择性催化CO2加氢合成烃类化学品。但目前对于锌基催化剂构-效关系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本论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6009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清洁能源生产的“绿氢”与CO2结合起来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方案之一,该过程也将在未来人类能源以及化工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热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是目前最有希望大规模工业化利用CO2的技术之一。锌基催化剂作为高效的高温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已被广泛用于构筑氧化物-沸石双功能催化剂,选择性催化CO2加氢合成烃类化学品。但目前对于锌基催化剂构-效关系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本论文以锌基氧化物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和理解催化剂的表界面结构、催化活性位点以及反应物种在反应条件下的动态演变过程,明确催化CO2加氢生成甲醇的活性相态。通过设计合成模型催化剂实现CO和甲醇生成位点的归属,并将优选的锌基催化剂与沸石耦合,实现产物甲醇的进一步转化升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多种谱学技术研究了ZnAl2O4在CO2加氢反应中的表面重构现象。结果表明,反应驱动ZnAl2O4表面重构导致形成非晶态氧化锌,重构的催化剂表面明显促进了碳酸盐物种向甲酸盐物种的加氢转化。在反应气氛中,氢气在ZnAl2O4尖晶石表面活化的同时打断了 Zn-O键,促进表面氧空位的生成;CO2氧化部分还原的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循环破坏了尖晶石表面结构,使其表面发生重构产生具有甲醇生成活性的非晶态氧化锌。结合动力学分析、STEM和原位FTIR等表征结果表明,非晶态氧化锌通过促进氢气的活化来提高甲醇的生成速率。基于对ZnAl2O4上CO2加氢活性相的理解,以负载型的ZnO/ZrO2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ZrO2载体对催化剂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以及对CO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ZnO/ZrO2催化剂上甲醇生成速率逐渐增加,表明反应过程中负载氧化锌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利用原位FTIR研究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变化过程发现,负载的氧化锌在反应过程中逐渐聚集长大。调变负载氧化锌的分散度,进一步验证了负载氧化锌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聚集的结论。并且,随着氧化锌的聚集,催化剂的氢气活化能力增加,加速了甲醇的生成。对界面位点与反应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ZnO-ZrO2界面是生成CO的主要位点,而氧化锌表面主要促进甲醇的生成。将ZnO/ZrO2催化剂与分子筛催化剂结合进一步构筑串联催化剂,旨在拓宽CO2转化路径,实现产物甲醇的进一步转化。由于芳构化反应温度高于常规的甲醇合成温度,CO2一步合成芳烃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优化ZnO/ZrO2和ZSM-5催化剂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CO2一步高选择性合成芳烃。通过调变沸石的孔道结构和酸性、优化反应条件,烃类产物中芳烃选择性上升到70%左右,而副产物甲烷的选择性低于1%。研究表明甲醇的生成直接来自于CO2加氢而非经过CO中间体。通过探究烃类产物随着接触时间以及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提出了 ZnO/ZrO2-ZSM-5催化剂上以芳烃循环为主的CO2加氢制芳烃反应路径。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Data Mining),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等分析和处理数据领域迅速发展。这些领域算法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的特征表示,合理正确的特征表示可以使算法得到更好的结果。原始数据都包含复杂的内在结构,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内在结构也有所不同,充分分析原始数据内在结构是构造特征表示的基础。此外,为了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用以构造更合适的特征表示,通常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因可浸出性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被我国规定为危险废物,其安全处理处置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烧结处理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容减量,是一种有效的稳定化和资源化技术。然而飞灰中氯含量较高,在烧结过程中无法形成粘性流动来促进传质过程,使得烧结温度仍在1000℃左右,能耗较高;同时在该温度下飞灰中重金属会以低沸点氯化物的形式挥发,降低飞灰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为减少烧结处理过程中重金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臭氧、有毒转化产物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污染密切相关。有机胺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VOCs,目前共检出150多种有机胺,具有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此外,燃烧后CO2捕捉(PCCC)单元释放将成为有机胺的新人为来源。揭示有机胺的大气转化行为及其对生成SOA的贡献,对大气污染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动力学模拟方法,针对PCCC单元释放的典型有机胺,
生物偶联反应是医药用材料功能化的关键手段。其中,能够调控表界面生物功能分子密度和取向的偶联方法能够提升材料的性能,在蛋白质层析、生物传感、酶固定、药物输送及医疗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可控性生物偶联方法普遍存在以下缺点:反应活性低、可控性差、选择性不佳、普适性低,且密度调控和取向调控难以同时实现。针对上述难题,本文以乙烯基砜(VS)偶联反应为例,开展了生物偶联反应可控性的研究,实现了对材料表
图像表示是图像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与之相关的问题一直是机器视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由于应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识别目标的多样性,生成一个稳健且满足需求的图像表示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基于视觉词袋模型的图像表示方法为主线,重点对局部特征提取、视觉字典生成及特征编码、特征池化三个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探讨了它们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问题。论
图像复原旨在从各种退化图像中恢复出清晰图像。近年来,基于模型优化的方法在图像复原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并推动了视觉领域的发展。现有方法仅仅通过借助先验知识帮助单一目标函数刻画图像分布。由于图像数据分布的多样性,单一的目标函数难以描述多种领域知识。而且,求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超参数问题,往往影响一个算法或网络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给图像复原任务增加了更高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引入了双层优化框架,设计了
利用铁矿物的Fe(Ⅲ)/Fe(Ⅱ)循环可活化O2、H2O2或过硫酸盐等氧化剂,产生·OH及·SO4-等多种强氧化性自由基,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是自然环境中铁矿物形成与转化的重要驱动力,由微生物参与产生的生物源铁矿物在环境中分布广泛。生物源铁矿物相比非生物源铁矿物具有不同的形貌、比表面积及氧化还原活性,影响其电子传递、生物有效性及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然而,目前有关铁矿物氧化还原转化的研究大多以
人内耳前庭半规管具有感知头部角运动的功能,它依赖于内淋巴液与嵴顶流固耦合的生物力学机制,并通过机电传导过程产生非自主性的眼震来维持视觉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当前庭半规管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引发相关的前庭性疾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困扰。然而前庭半规管结构复杂,深埋内耳,解剖测量困难,嵴顶平衡感受器脱离相关的内环境后会破坏原有的结构和物理属性,导致前庭半规管的功能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严
超临界流体传热特性的分析与理解对于超临界流体的工业应用极为关键,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规避传热恶化工况,并进一步提升传热表现,成为超临界流体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超临界传热理论的发展,结合边界层影响分析对于进一步深化超临界流体传热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提高其在工业应用中的传热效率。本文基于实验与数值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对超临界流体传热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探究边界层及浮升力效应对超临界流体对流传热的
高光谱影像通过成像光谱仪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对观测目标连续成像,同时采集空间几何特征和详细光谱信息,具有“图谱合一”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制图、精细农业、环境监测、资源勘测等领域。高光谱影像特征提取与分类通过提取高维影像数据的本质特征,综合利用光谱信息和空间结构实现地物精确识别,是高光谱影像解译的重要内容。然而受高光谱影像数据维数高、波段相关性强,以及“同物异谱、同谱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