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多芬作品在中国的演出及评价研究是对1861年至1949年间,贝多芬作品在中国大地上的演出情况的研究,是对贝多芬及其音乐作品的评价情况的研究,是对当时贝多芬音乐作品演出效果及评价的研究。从1861年12月26日罗比奥上海音乐会演奏的贝多芬《降E大调三重奏》开始,到1949年4月22日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音乐会演出的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的作品一直在中国大地上演出。贝多芬的作品由最早的上海租界传到了上海、北京的街头,贝多芬的名字有最早的英文报纸开始,逐渐出现在了中文报纸、中文期刊、中文书籍乃至中文教材书本中。贝多芬的作品由上海工部局乐队、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北京师范大学西乐社、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乐友会管弦队、国立音乐院附属实验管弦乐团、中华交响乐团、国立实验剧院管弦乐团的院校、团体不断演出。这些演出的作品包括贝多芬《月光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4,Op.27 No.2)、《热情奏鸣曲》(Sonata“Appassionata”)、《雷奥诺尔第三号序曲》(Overture“Leonore No.3”)、《普罗修米序曲》(Overture“Prometheus”)、《茀代里奥咏叹曲》(Aria“Fidelio”)、《D大调第二交响曲》(Symphony No.2 in D major)、《A大调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Eroica”)、《C 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Symphony No.5 in C minor“Fate Symphony”)、《d 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Symphony No.9 in D minor“Choral”)等。关于演出前后的报道、评价也纷纷刊载在《字林西报》《申报》《顺天时报》等报纸以及《北京师大周刊》《文艺春秋》《音乐教育》《中国学生》《青年生活》《西洋文学》《杂志》《乐风》《广播周报》《青年人》《新东方》《自由论坛》《艺风》《上海艺术月刊》等期刊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