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毛竹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偏好吸收特征,本研究选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青冈(Quercus glauca)及入侵植物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通过对四种植物实生苗设置不同无机氮形态及配比的水培处理(毛竹、青冈)和盆栽处理(毛竹、木荷、香樟、青冈),测定培养过程中不同树种间生理特性、氮代谢酶活性变化、及盆栽处理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探讨二者对不同氮素形态吸收利用及生长特性是否存在差异,从植物对氮素养分偏好吸收角度为毛竹入侵的生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在毛竹及青冈实生苗的水培实验中,设置铵硝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5种营养液处理。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在铵硝比75:25处理下,其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根长、根表面积、NRA(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青冈实生苗铵硝比25:75处理下,其根长、根表面积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SPAD值在铵硝比0:100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青冈根系中NRA随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增加呈线型上升趋势,但毛竹苗培养过程中未发现上述相关关系。综上,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水培处理下,毛竹苗在铵态氮为主要氮源时生长优势更明显,青冈苗则对硝态氮同化利用能力更强。对毛竹及木荷、香樟、青冈实生苗的盆栽实验中,设置铵硝比为75:25、50:50、25:75,3种处理。结果表明:铵态氮浓度的上升有利于毛竹生物量的积累,及SPAD值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i但会导致土壤pH的显著下降。而常绿阔叶林代表性树种—青冈、木荷、香樟在硝态氮浓度增加后,其生物量均得到显著增加,香樟、青冈SPAD值明显增加;木荷、青冈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得到显著增强。铵硝均衡配比氮源处理下,四种植物光合特性、脲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毛竹与以木荷、香樟、青冈为代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相比,在铵态氮或硝态氮增加的处理下生长特性及其代谢酶活性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种类差异。可见氮素形态在铵态氮占优势时,毛竹比阔叶树种更具生长优势,而阔叶树种则对硝态氮具有更强的吸收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