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基于3.0T磁共振的多年龄组健康人群心肌原始T1和T2 mapping研究研究目的:使用心血管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的心肌T1和T2 mapping来评估健康人群心肌初始T1、T2弛豫时间的区域性分布,以及性别与年龄组之间的全心心肌T1、T2弛豫时间的差异。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十二名健康志愿者(21名男性及21名女性,每14名分别来自18-33岁,34-49岁,≥50岁)分别行左心室心底、中部和心尖三个短轴层面(Short-Axis Slice,SAX)的原始T1、T2 mapping获得了不同图像进行分析。使用修正的11次单脉冲SSFP稳态反转恢复序列、3次不同T2准备时间的单脉冲SSFP分别获得T1及T2 mapping图像并定量获得每层面、每部分心肌的T1和T2弛豫时间。结果: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初始T1值减低(r2>0.3);男性年龄与初始T1值未见明显相关性。女性的全心初始T1高于男性(1314.5±8.5 vs 1259.2±10.6 ms;1316.8± 13.9 vs 1267.3± 12.7ms;1296.8土6.6 vs 1264.7± 12.5ms;P<0.05)。从心底到心尖,T2及初始T1值逐渐增加。而性别与年龄对心肌T2值并无显著影响(P>0.05)。T2和T1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较高。结论:全心初始T1值与女性的年龄呈负相关,但与男性年龄无关。基于特定的CMR设置,我们需要提供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健康人群的心肌T2和T1参考值范围。但T2和T1值在个体间诊断效果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年龄和性别建立一组心肌T1和T2 mapping的正常参照,给临床提供更精确的参考、更有效地区分病灶与正常心肌组织。第二部分基于3.0T磁共振的同龄健康人群心肌原始T1和T2 mapping研究目的:因尚未有相关报道,本研究目的是初次探究同龄健康人群组心肌原始T1和T2 mapping的均质性和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30名使用3.0T磁共振行心脏成像的25岁健康志愿者,左室心底、中部和心尖3层短轴层面(SAX)的原始T1、T2 mapping用于图像分析。使用修正的11次单脉冲SSFP稳态反转恢复序列、3次不同T2准备时间的单脉冲SSFP分别获得T1及T2 mapping图像并定量获得每层面、每部分心肌的T1和T2弛豫时间。结果:心底、中部、心尖的T1、T2弛豫时间分别是:1274.1ms/36.5ms,1273.2ms/37.4ms,1297.8ms/38.2ms;变异系数[%](T1/T2)分别是 2.9/4.2,2.7/4.3,3.6/5.5。总体和每个层面的T1和T2 mapping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1)。结论:根据年龄和性别建立一组心肌T1和T2 mapping的正常参照,给临床提供更精确的参考、更有效地区分病灶与正常心肌组织。考虑到未来心肌T1和T2 mapping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照组(健康人群)年龄分布和性别差异均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