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引进外资以及对外投资都取得了较大进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在对外开放初期,我国赖以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禀赋主要是国内几乎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对外资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优惠的外资政策。利用政策引来外资、利用外资带动就业以及后来提出的利用市场换取外国先进技术,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思路。但是,当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中国赖以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禀赋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减弱,同时,国内积累的一定高级要素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新生点。优惠政策虽然继续存在,但这些政策对于国内经济的挤出效应日益明显。中国国内发展条件与要素禀赋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优势进行界定与研究,从而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实现开放战略目标的动态演进。
对外开放的实践历程,是传统优势逐渐弱化,新优势逐渐增强的过程,新优势的逐渐发展贯穿于对外开放的始终。所谓对外开放的新优势,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带动我国对外开放的健康与良性发展。在参与青岛市“十二五”课题研究项目“青岛市‘十二五’增强对外开放新优势研究”中,笔者将新优势界定为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相关及支持产业发展迅速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本文通过基于青岛市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对外开放新优势界定的合理性,证明了新优势能够促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提高。接着本文将所有优势因素置于同一经济系统,综合考察其对对外开放的综合影响,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最后提出对策:促进支持与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扩大市场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