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初步探讨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的心理应对、生存质量特征及心理应对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分析该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不同主要体质心理应对、生存质量特异性。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给予符合纳入标准的体检人群填写《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量表包括知情同意书,个人信息,疾病状态、不适状态自评,包括课题组设计亚健康筛检表与公认中医体质量表合成的《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79条),症状自评量表90条评测心理状态,特质应对量表20条评测社会应对方式,生活质量量表36条。根据健康状态判断标准进行健康状态评定,通过对中医体质分布,SCL-90、SF-36、TCSQ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从心理应对、生存质量及其相关性探讨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的内部特征。并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相关特征特异性。结果1.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的一般特征: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以年轻脑力劳动者占多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学历下降,比例也下降。2.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与亚健康非疲劳状态对比:在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较高(P<0.01)。SF36的各因子得分上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TCSQ上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上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3.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心理状态、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中,第一对综合变量的结果表明躯体化症状越明显,生理机能越差;抑郁、焦虑情绪越突出,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越差。而在第二对综合变量的结果表明是躯体化症状越明显,抑郁情绪越突出,躯体疼痛越明显,一般健康状况下降。但是越偏执,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状况差这两方面越不明显。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的应对方式主要与精神健康关系较密切,其方式越消极,精神健康越差,反之越积极,精神健康越良好。而生存质量其他方面也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主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成正相关。4.亚健康疲劳状态不同中医体质的特征特异性分析: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以阳虚质、气虚质及平和质占多数。平和质人群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比偏颇体质要低,SF-36各因子均比偏颇体质高,而在TCSQ中积极应对因子较高,消极应对因子较低(P<0.01)。气虚质与阳虚质相比,SF-36中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因子得分较低(P<0.05),SCL-90、TCSQ各因子得分对比统计学上无差异。进一步分析该三种体质的SCL-90、SF-36的因子特异性:平和质人群的心理特征并不无显著的特异性,其生存质量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健康状况不稳定方面。气虚质人群在SCL-90量表的各因子中可提取出恐怖因子,其生存质量特征主要反映在生理职能方面。阳虚质心理特征为表现在睡眠质量下降等其他项目。其生存质量特征主要反映在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方面。结论:1.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以年轻的脑力劳动者分布最为广泛,其心理状况较亚健康非疲劳状态人群不稳定,生存质量较差,应对方式相对消极。2.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躯体化症状程度主要与躯体健康相关,但是负性情绪尤其是抑郁情绪除了影响情感、精神健康外,还可导致躯体症状,并且对一般健康状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要影响精神健康,对生存质量其他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平和质、气虚质及阳虚质占该人群体质类型的大部分,不同体质人群有着不同的特征,经综合分析平和质人群各方面特征相对较偏颇体质人群稳定,气虚质人群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孤独及社会适应不良方面,而阳虚质人群心理特征源于睡眠质量下降等躯体化症状,均对心理健康及躯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