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代谢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代谢相关疾病(MD)是一类以胰岛素抵抗、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症候群,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这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健康危害之一。不同MD在病因方面可能存在部分重叠,发病机制与机体炎症状态有关。不良的饮食结构、行为特征等非遗传因素与机体全身性慢性炎症的发生存在关联。因此,各类MD的发生可能与促炎营养素及饮食结构有关。饮食炎性指数(DII)可以反映机体的饮食炎性程度,多项研究已证实其在探讨疾病病因时的应用有效性。本研究基于DII评分,旨在讨论饮食炎性程度对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五种MD患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并分析DII水平与12项上述疾病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的关联,为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预防MD的发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07-2018年美国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NHANES),纳入20岁以上的成人,排除怀孕、患严重疾病、服用处方药和数据缺失的样本后,最终样本量为8816人。主要研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人口学变量;饮食营养素;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尿酸(UA)等生化指标。利用27种饮食营养素水平计算研究对象的DII。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的描述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使用例数与构成比表示,使用卡方趋势性检验判断是否有组间构成比差异和线性趋势。采用二元或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II四分位数分组与五种MD患病及严重程度、共患病(不含超重或疾病前期)情况及对应的线性趋势检验。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探讨DII水平与五种MD相关的12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分位数回归模型用以探索DII水平在各指标不同分位点处二者的关联强度。使用IBM SPSS24.0和R 4.1.2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8816名研究对象中,超重2732(33.4%)人,一、二、三度肥胖分别有1545(18.6%)、625(7.3%)、439(5.4%)人。糖尿病前期共3575(42.8%)人,糖尿病共644(6.0%)人。血压升高共1359(17.5%)人,一、二期高血压分别有1552(18.6%)和1061(10.8%)人。血脂临界增高4558(56.3%)人,高脂血症2237(27.2%)人。高尿酸血症1871(23.5%)人。不患任何MD的人数为2179(29.1%)人,患一至五种MD的人数分别为2430(29.5%)、2009(23.5%)、1112(13.4%)、343(4.0%)和43(0.5%)人。2.女性的BMI、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略高于男性,糖化血红蛋白(GHB)、FPG、SBP、舒张压(DBP)、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 B)和UA水平则低于男性。总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n-3脂肪酸、n-6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A、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铁、镁、β-胡萝卜素、咖啡因的女性摄入水平高于男性,蛋白质、酒精、胆固醇、烟酸、维生素B12、锌、硒、叶酸的男性摄入水平高于女性。3.研究对象的DII最小值为-5.60,最大值为5.78。除饮酒情况外的其他人口学及行为因素变量、疾病分组在DII四分位数分组中的分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青年、非西班牙裔黑人、未婚、贫困、吸烟和不活动的人群在较高饮食炎性Q3或Q4组中占比偏大。一、二、三度肥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血压升高和一、二期高血压、血脂临界增高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患者在较高饮食炎性Q3或Q4组中占比最大。共患病方面,不患病人群在最低饮食炎性Q1组中具最大占比,患2至5种病的人群均在Q3或Q4组达最大比例。4.饮食炎性程度与五种MD的患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存在一定线性趋势(P-trend<0.05)。与Q1组相比,Q4组患超重、二、三度肥胖的危险度依次为1.402(1.093,1.800)、1.942(1.339,2.818)和3.094(1.978,4.838)倍。Q4组患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危险度为Q1组的1.547(1.238,1.935)和1.709(1.068,2.734)倍。Q4组患一、二期高血压的危险度是Q1组的1.911(1.486,2.458)、1.564(1.173,2.085)倍。Q4组血脂临界增高和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度为Q1组的2.019(1.500,2.718)、2.331(1.655,3.283)倍。Q4组的高尿酸血症患病危险度达Q1组的1.431(1.055,1.941)倍。共患病方面,Q4组患四种、两种、三种疾病的危险度分别是Q1组的2.593(1.518,4.430)、2.566(1.875,3.511)、2.499(1.662,3.758)倍;Q3组患五种病的危险度甚至高达Q1组的5.670(1.833,17.541)倍。5.DII水平与BMI(β=0.331)、FPG(β=0.031)、SBP(β=0.616)、DBP(β=0.392)、TG(β=2.084)、LDL-C(β=0.843)、Apo B(β=0.738)、UA(β=0.068)水平呈现正相关,而与HDL-C(β=-0.9661)水平呈现负相关。其中SBP、TG和HDL-C各分位点处DII与之的回归系数相对较高,即SBP、TG和HDL-C受其影响较为明显。结论:1.在研究对象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成人至少患有一种代谢相关疾病(不含超重或疾病前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高。2.在研究对象中,男性、青年、非西班牙裔黑人、未婚、贫困、吸烟、不活动人群和代谢相关疾病患者的饮食炎性程度较高。3.饮食炎性程度越高,BMI、FPG、SBP、DBP、TG、LDL-C、Apo B和UA水平越高,HDL-C水平越低,其中SBP、TG和HDL-C更易随饮食炎性程度升高发生改变。4.饮食炎性程度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有关;饮食炎性程度越高,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病严重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