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3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可以感染人类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至今该病毒已引发了五波疫情高峰。在第五波疫情之前出现的四波H7N9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但在第五波疫情中发现部分H7N9转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第五波高致病性H7N9病毒的出现导致禽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822056); 广东省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2014A030306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可以感染人类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至今该病毒已引发了五波疫情高峰。在第五波疫情之前出现的四波H7N9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但在第五波疫情中发现部分H7N9转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第五波高致病性H7N9病毒的出现导致禽类大量死亡,人类感染的病例数大幅度增加,据统计,第五波疫情期间共有766人感染,超过了之前所有的H7N9病毒流行高峰。这引起了人们对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造成大流行的担忧。因此,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解决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进化带来的潜在威胁,避免大流行的发生,持续监测H7N9病毒的遗传进化十分必要。目前,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种屏障在哺乳动物中有效传播的分子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许多氨基酸的变化都被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本研究为了评估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发大流行事件的潜力,对在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种屏障中起作用的所有氨基酸变化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有58个氨基酸变化不仅在禽类分离的H7N9病毒中所占变化比例高,在人体分离的H7N9病毒中变化比例也很高,这表明禽来源的H7N9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潜能,也解释了自2013年以来,人类感染H7N9病例持续出现的原因。在对H7N9和H9N2病毒的六个内部基因分析中,除了PA基因的V100A,PB2基因的K526R、D627K和D701N以外,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和H7N9病毒之间的氨基酸变化没有显着差异。由于H9N2为H7N9提供了内部基因,这就表明,H7N9病毒中的大多数氨基酸变化是直接来源于H9N2病毒的氨基酸变化。我们还发现17个氨基酸变化在第五波疫情出现时被固定下来,其中,固定在HA1上的6个氨基酸变化位于受体结合位点上,固定在PB2基因的A588V氨基酸变化可以促进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这些氨基酸变化的固定可能促进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适应性,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鉴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病能力,我们有必要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持续的监测,防止大流行的发生。自2013年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出现以来,其主要在鸡群中传播,并不能在鸭体内有效复制。但是近年研究表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鸭携带的H7亚型流感病毒发生新的重配,产生新的毒株,导致鸭群出现高度致死。这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来说又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进一步对H7N9和鸭携带的H7亚型流感病毒展开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鸭虽然不是2013年发生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但是感染鸭的H7亚型流感病毒却一直在中国的鸭群中传播。因此,这可能会导致鸭来源的H7NX病毒与鸡来源的H7N9病毒发生基因重配,致使H7N9禽流感的防控变得更加困难。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鸭来源的H7病毒与鸡来源的H7N9病毒的潜在基因重配,发现三株人源性的H7N9病毒株分别从鸭流感和人流感病毒株中获得了内部基因,这表明了鸭在禽流感病毒传播中产生重要作用,并且监测感染鸭的禽流感病毒对H7N9流感病毒的防控至关重要。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新型的重配病毒可以提高H7N9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和跨物种传播能力,这一发现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研究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病毒进化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特征和规律。本研究成果监测了禽流感病毒的变化过程,加深了对H7N9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的认识,对评估疫情走势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在疫情发生时及时找出动物源传染病的病源。
其他文献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指中性粒细胞在受到外源微生物或某些化学刺激后,释放的一种以DNA为骨架,附着以大量抗菌蛋白的网状纤维结构。基于其特殊的网状结构,NETs能够捕获多种病原微生物防止其在组织内扩散,并利用局部高浓度的抗菌颗粒蛋白将其杀灭,能够有效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NETs的产生过程被称为“NETosis”。本论文中,我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是一种由胞内罗松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回肠及结肠和盲肠的近端高度增生为主要特征。发病猪只主要表现为腹泻、生长抑制,严重则可致猪突然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用抗生素预防该疾病,由于肉类行业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和抗生素使用规定的日益严格,抗生素的使用将受到限制。考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新型RNA病毒,一种导致家猪产生水疱症状和仔猪急性死亡率上升的病原。近年来,这种病毒给全球至少七个国家和我国至少十四个省份或自治区的养殖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诊断和快速检测SVA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RT-LAMP-LFD方法。建立的RT-LAMP-LFD方法在61℃的恒温条件下反应50 min后,即可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格拉泽氏病的重要病原菌,能够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因其感染率高,发病迅速,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达氟沙星是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家畜的呼吸道感染。本研究旨在明确达氟沙星静脉和肌内注射给药后猪血清中的药动学特征,建立其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PK/PD)同步模型,获得实现有效治疗的PK/PD参数靶值。同时,基于体外敏感性分布特征、药动学参
H7N9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H7N9亚型禽流感危害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可能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作为H7N9 AIV表面最主要的抗原蛋白,它在受体识别、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致病性等多方面都
莫能菌素是从肉桂链霉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而得,为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是较理想的抗球虫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为了确保全发酵生产工艺的质量和安全,本论文开展了莫能菌素预混剂6个月慢性毒性试验研究。选用5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通过一次性经口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在短时间观察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确定引起大鼠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雄性578 mg/kg,雌性252
自2013年3月我国首次报道人感染H7N9亚型流感病毒以来,截至2020年,该病毒已持续引发五波疫情。在第五波疫情中,出现对家禽具有高致病性的变异毒株,且感染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死亡人口数量接近前四波疫情总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不仅阻滞养禽业发展,还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因此,研究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和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2017年秋季开始,对全国家禽实施H7N9强制性
本文旨在从肉鸡肠道中分离出一株芽孢菌并研究其对肉鸡的应用效果。选择一只健康的海南野生态鸡,将其回肠段黏膜匀浆后离心,取其上清液,经水浴(65℃,45min)、模拟胃液和模拟小肠液处理后,以MH平板培养法分离出多株芽孢杆菌:其中L号株的发酵液经检测具有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对革兰氏阴性菌嗜水气单胞菌(ATCC 35654)、迟缓爱德华氏菌(ATCC 15947)、猪霍乱沙门氏菌(CVCC 503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2013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开始爆发H7N9亚型禽流感,直到2018年,共报道了5波大流行。2016年7月份,本课题组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监测到1株高致病性(High Pathogenicity,HP)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16876/2016(以下简称为16
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自发现以来,在各国鸡群中广泛流行,临床上通常引起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髓细胞性白血病等,并带来免疫抑制,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J亚群禽白血病在临床上的危害相对较大,然而目前对于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研究都集中在流行病学、致病性和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于病毒与宿主免疫应答方面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