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根据采自河北省的丛藓科植物标本,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经典植物分类学方法为主,同时结合叶细胞形态学和孢子、孢蒴形态学的实验研究,参考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分类学、植物地理学和分支系统学等方面的资料,对河北省产的丛藓科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和修订。 本研究共查阅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BNU)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标本馆(PE)1800余份河北产丛藓科植物标本,对河北省丛藓科植物进行分类学研究,共记录河北省产20属,68种,8变种。本论文根据查阅的标本描述和记录了每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范围,在显微镜下绘出了每种的形态解剖图。本研究共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种:残尖对齿藓(新拟)Didymodon hedysariformis T.Otn.;河北新记录属3属:流苏藓属Crossidium、盐土属Pterygoneurum和凹叶藓属Hilpertia:河北新记录种10种:石灰藓Barbula ehrenbergii(Lor.)Fleisch.,细叶石灰藓Barbula gracilenta Mitt.,四川湿地藓Hyophila setschwanica(Broth.)Hilp ex Chen,芽胞链齿藓Syntrichia gemmascens(chen)Zand.,毛尖凹叶藓Hilpertia scotteri(Zand.&Steere)Zand.,粗疣链齿藓Tortula raucopapillosa(X.J.Li)Zand.,深绿墙藓Tortula atrovirens(Sm.)Lindb.,灰白墙藓Tortula leucostoma(R.Brown)Hook.et Grev.,盐土藓Pterygoneurum subsessile(Brid.)Jur.,流苏藓Crossidium squamiferum(Viv.)Jur.等。 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下对河北省丛藓科17属72种植物的叶细胞形态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叶上部细胞形状多为方形、圆方形或多角圆形:细胞直径平均值多在13~30μm之间;多数细胞壁上具疣。总体上看,丛藓科植物叶上部细胞疣形态可分为三类:(1)细胞无疣或具乳头突。属于这一类型的有湿地藓属、反扭藓属、小墙藓属、凹叶藓属及扭口藓属的一些种;(2)LM下为圆疣,SEM下为单一的半球形。属于这一类型的有丛本藓属、对齿藓属、净口藓属、立膜藓属、大丛藓属和拟合睫藓属;(3)LM下为马蹄形、工形、哑铃形、新月形及不规则形,在SEM下为二叉或多叉分枝的棒状、短棒状、槌状或短槌状。属于这一类型的有红叶藓属、赤藓属、纽藓属、墙藓属、毛口藓属、小石藓属和扭口藓属的部分种。 在LM和SEM下对河北省丛藓科13属28种植物的孢蒴、蒴齿和孢子的形态及孢子和蒴齿的超微结构作了观察。SEM观察结果显示,孢子人都为球形或近球形,纹饰一般呈规则或不规则的疣状、瘤状或槌状;区别在于孢子的大小,疣、瘤或槌的大小,密度及二级或三级纹饰的差异。孢蒴多为卵形至卵圆柱形,直立,只有反扭藓和无疣墙藓孢蒴稍弯曲。蒴齿单层,披针形至线形:除反扭藓属稍右旋外,通常左旋;具节或横脊,密被疣。 查阅和整理河北省丛藓科植物研究的资料和本人研究所得数据,运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及方法,对本科植物的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确定极性,以属为基本单元,选择缩叶藓属Polytrichum、美姿藓属Timmia、金发藓属Ptychomitium、大帽藓属Encalypta及紫萼藓属Grimmia等5个非丛藓科的属作为外类群,采用PAUP软件,对本研究选定的64个性状数据作分支分析,得到河北省丛藓科的系统发育树状图,修订河北省丛藓科分类系统,在丛藓科下设5个亚科,20个属,68种,8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