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话剧家对旧剧的关注及成果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许多话剧家对旧剧颇为关注,从亲自编写剧本、导演剧本,到登台演出等皆有涉足。本论文的出发点始于阅读材料时的一个疑问,即:这段时期话剧家为什么要关注旧剧?对旧剧的关注如何作用于话剧的发展?如何评价这种现象?目前学界对这一课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在话剧与戏曲关系的研究上,不少研究多承袭前论,且限于在“旧剧现代化”、“话剧民族化”及1940年代前后的“民族形式论争”等方面讨论,如此一来,历史语境中的复杂性和重要细节不免被忽视和遮蔽。本文试图立足一手资料,回归历史语境,探求话剧家对旧剧关注这一文学现象形成的诸多可能性。本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引入“旧剧”“旧戏”等概念,并梳理话剧家关注旧剧这一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第二章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即围绕话剧家的旧戏背景、旧剧诸方面价值的重新发掘及话剧的困境等方面展开。第三章主要分析话剧家对于旧剧关注的成果,将从旧戏改革和话剧发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四章结语收束全文,对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讨论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两方面。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抗战时期话剧家这一群体对于旧戏的关注及这一举措对话剧发展的影响,因此主要侧重于话剧部分。而由此话题涉及到的话剧家关于旧剧改革的部分,仅限于背景和原因的分析,而具体观点及实践,如非必要,则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内。
其他文献
本文从句法语义分析入手,对介词短语“在+NP”句中三个位置的句式,在两大语序支配原则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考察了介词短语“在+NP”句中位于动词前和动词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本文采用关键词的研究方法,考察“他者”在西方语境中的哲学渊源和历史发展,梳理和辨析“他者”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多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