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各因素的危险程度,以便为更好的进行ADHD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2.分析生物节律基因与儿童ADHD的关联性,识别ADHD的易感基因及位点,并从多基因关联作用角度来系统了解昼夜节律关键基因整体对儿童ADHD易感性的影响。3.进行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相关基因与ADHD关联性研究的中国人群再验证。4.综合探讨儿童ADHD的基因-环境协同作用在儿童ADH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进行ADHD患病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ADHD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5月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诊断为ADHD的6~12岁儿童和柳州市市区两所小学进行招募的同年龄段健康对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招募168名ADHD患儿和233名健康对照,在获取家长和儿童知情同意后,收集儿童ADHD相关信息和血液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1.第一部分调查168名ADHD儿童和233名健康儿童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可能的不良环境暴露信息、并进行血铅的测定,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儿童ADHD潜在的环境高危因素。2.第二、三部分分别选择生物节律基因,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相关基因,利用MassARRAY platform分型技术对候选基因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来检测每个SNP在本研究的对照组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四种不同遗传模型(共显性、显性、隐性和加性)下儿童每个SNP与ADHD发生风险间的关联性,计算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运用CART分类树方法和累加效应分析等方法评估多基因联合效应、基因-基因交互效应对儿童ADHD易感性的作用,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3.第四部分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乘积相互作用项和Andersson等编制的相加交互效应模型对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检测出的阳性SNPs包括PER1,BMAL2、ADRA2A、DRD2和SCL6A4,与儿童胎儿期被动吸烟暴露和家庭教育等第一部分分析结果中儿童ADHD环境高危因素进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探究潜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儿童ADHD发生的作用和影响。结果:1.儿童ADHD的环境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方式为溺爱或放任型的家庭及混合型的家庭儿童发生ADHD的风险高于民主型家庭(发生风险分别为OR:7.67,CL:3.36-17.47,P=0.003;OR:2.87,CL:1.43-5.77,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情绪和母亲怀孕年龄与儿童发生ADHD有关,母亲怀孕年龄是ADHD的保护因素(OR=0.95,95%CI:0.91-0.99,P=0.028),母亲孕期情绪差与ADHD的发生风险增高相关(OR=19.21,95%CI:2.42-150.41,P<0.001),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年龄与儿童ADHD的发生无关。其次,儿童有胎儿期被动吸烟暴露史在ADHD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胎儿期被动吸烟暴露史的儿童发生ADHD的风险是无暴露史儿童的1.77倍(95%CI:1.14-2.76)。其中发生注意缺陷型ADHD的风险增加1.76倍(95%CI:1.16-2.77),发生多动/混合型ADHD的风险增加2.80倍(95%CI:1.39-5.66)。环境铅暴露,早产,出生合并疾病,母亲孕期合并疾病等与儿童ADHD的发生没有关联。2.昼夜节律基因与ADHD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单个位点SNP关联性分析结果首次发现,经过FDR校正后PER1基因rs2518023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儿童ADHD易感性存在关联(P=0.036)。其次,BMAL2rs2306074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儿童ADHD发病风险有统计学关联,但经过FDR校正后,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ER1,BMAL2和NR1D1基因之间存在高阶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而同时携带PER1rs2518023 GG/GT,BMAL2rs2306074 TC/TT和NR1D1rs939347GA/AA基因型的儿童发生ADHD的风险明显增加;PER1 rs2518023G等位基因和BMAL2 rs2306074T等位基因对儿童ADHD发生风险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累加效应,ADHD的发生风险随两个基因的危险等位基因携带的个数的增加而显著上升(OR=1.40;95%CI:1.19-1.90,P=0.001)。3.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相关基因与ADHD关联性结果显示:ADRA2A基因rs553668位点,DRD2基因rs1124491位点和SLC6A4基因rs6354位点与儿童ADHD发生风险间存在着统计学关联(P<0.05)。经过FDR校正后,SLC6A4基因rs6354位点与儿童ADHD发生风险之间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9)。ADRA2A rs553668与SLC6A4rs6354基因之间存在高阶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ADHD的发生风险。ADRA2Ars553668 G等位基因、DRD2 rs1124491 G等位基因SLC6A4 rs6354 G等位基因对儿童ADHD发生风险的作用存在累加效应,儿童ADHD的发生风险随三个基因的风险等位基因携带个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OR=1.42,95%CI:1.15-1.77,P=0.001)。4.儿童ADHD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显示:BMAL2rs2306074、ADRA2A rs553668分别与胎儿期被动吸烟暴露对儿童ADHD的发生具有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提示BMAL2、ADRA2A基因与儿童胎儿期被动吸烟暴露具有协同作用,结果显示BMAL2、ADRA2A基因与儿童胎儿期被动吸烟暴露交互作用明显增加了儿童患ADHD的风险,其交互效应明显高于基因或者环境危险因子对儿童ADHD的单独作用。DRD2 rs1124491和ADRA2Ars553668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但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结论:1.母亲孕期情绪,怀孕期二手烟暴露、出生后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等可能是儿童ADHD潜在的环境高危因素,因此要加强孕期健康宣教,强调避免家庭成员在妇女孕期吸烟。对儿童ADHD患者的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避免环境不良因素暴露对儿童ADHD发生发展的协同作用。2.本次研究结果揭示了昼夜节律系统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儿童ADHD易感性的重要作用。3.基于通路的多基因联合作用和多基因交互作用为儿童ADHD的遗传学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4.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提示儿童胎儿期被动吸烟暴露等环境因素可能对ADHD的遗传易感性具有叠加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