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增殖和凋亡及BP1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已成为当代女性肿瘤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的患者仍然最终出现复发、转移,致使治疗失败。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和促分化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条新的抗肿瘤途径,近年以此为中心的研究非常活跃。维甲酸类化合物可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的恶性细胞逆转为具有正常分化功能的细胞,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维甲酸类化合物作为确切的诱导分化剂,其在白血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疗效已是十分确切。但在实体肿瘤包括乳腺癌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寻找体外高效、低毒的诱导分化剂势在必行。本研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不同雌激素受体类型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运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化学技术、TUNEL、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比较两种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并检测BP1基因及凋亡相关蛋白、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发生机制,为药物治疗乳腺癌开拓新的思路。本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 MCF-7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研究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增殖、凋亡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10-3mol/L ATRA组;10-4mol/L ATRA组;10-5mol/L ATRA组;10-6mol/L ATRA组;10-7mol/L ATRA组。加入药物进行干预后,分别于24h、48h、72h、96h、120h及144h收集各组细胞。应用MTT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1.ATRA作用两种人乳腺癌细胞后其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在不同浓度组间,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增值抑制率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同对照组相比,经过不同浓度ATRA作用后,各实验组乳腺癌细胞均表现为生长速度减缓,抑制率增强,其抑制率同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相同ATRA浓度及相同作用时间下ER阴性表达(ER-)细胞系MDA-MB-468抑制率较ER阳性表达(ER+)细胞MCF-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光学显微镜下,实验组细胞的形态学发生改变,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延长而更为显著。3.TUNEL检测结果显示,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凋亡指数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在72h可达(32.93±1.512)%、(12.38±1.728)%,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DA-MB-468细胞显著高于MCF-7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TRA干预两种人乳腺癌细胞后,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均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10-5mol/LATRA干预后,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而G2/M、S期细胞比例相应减少;同时,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升高,作用72h后,早期凋亡率可达(11.53±1.618)%、(6.22±0.731)%,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比例和凋亡率的增加与药物作用时间呈正向变化关系。ER(-)乳腺癌细胞MDA-MB-468凋亡率升高更为显著。结论1.ATRA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2.ATRA通过阻滞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周期于G0/G1期,并诱发其凋亡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降低其侵袭性,存在时间依赖性。在一定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增加药物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可增强药物肿瘤抑制效应。ATRA诱导的细胞凋亡在ER(-)人乳腺癌细胞中更为显著。3.ATRA可做为治疗乳腺癌的抗肿瘤药物。第二部分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中BP1、Survivin及Stat3表达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体ATRA作用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后BP1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平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Stat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ATRA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材料和方法:同前进行细胞培养,应用筛选出的药物浓度进行药物干预,分别于培养24h、48h和72h后,应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BP1mRNA表达水平改变,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P1、Survivin及信号转导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人乳腺癌细胞中MDA-MB-468及MCF-7中BP1mRNA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ATRA作用后人乳腺癌细胞BP1mRNA表达水平下降,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组细胞BP1mRNA电泳条带光密度比率(ODR)值逐渐降低。ATRA作用24h,48h,72h后,BP1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DR值同作用时间成负相关。ER(-)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中BP1mRNA表达下调更为明显。2.在MDA-MB-468及MCF-7细胞中,ATRA作用后Survivin及Stat3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ATRA作用后人乳腺癌细胞BP1、Survivin及Stat3蛋白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同对照组相比,经10-5mmol/L ATRA作用24h、48h及72h后,BP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同ER(+)乳腺癌细胞系相比,ER(-)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中下调更为明显。4.ATRA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中BP1、Survivin和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三者下调具有同步性。结论1.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中BP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ATRA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浓度或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增强此效应。2.Survivin及Stat3参与了ATR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3.ATRA可能通过Survivin、Stat3通路调控BP1基因表达;4.BP1基因及蛋白可以做为原癌基因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第三部分BP1、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配对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中BP1, C-erbB-2的蛋白水平表达规律,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更好的明确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多的分子指标。材料和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74乳腺癌组织、配对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中BP1mRNA的表达差异及相关,并运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化技术检测BP1、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同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RT-PCR结果显示:74例乳腺癌、配对癌旁及正常组织中BP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48/74)、8.1%(6/74)和1.3%(1/74)。乳腺癌标本中BP1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P<0.05)。BP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BP1的阳性表达率92.3%(24/26)显著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47.9%(23/48)(P<0.05),且BP1的表达水平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双重免疫组化检测BP1蛋白结果和PCR结果吻合,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2.乳腺癌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是48.6%(36/74),显著高于配对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P<0.05)。C-erbB-2蛋白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Ⅲ期组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浸润性癌组织中显著高于原位癌组及正常乳腺组织。3.相关性分析显示:BP1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均存在显著关联(P<0.01)。结论1.BP1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双重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B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和RT-PCR实验结果相一致,2.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3.BP1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提示可能通过C-erbB-2基因发挥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4.对乳腺癌中BP1、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其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的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哲学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翻译研究也逐渐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翻译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等三个翻译主体之间的一种时空错位的交流,其交流
第一部分STAT4、STAT6与CBP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与评价目的:构建STAT4、STAT6的酵母表达质粒和CBP的诱饵表达质粒,并检测诱饵蛋白的毒性、渗漏和自激活作用,为酵母
东晋干宝所撰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口语化程度较高,对研究此期汉语词汇、语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当前学界就其语言现象进行专门研究的相对不
本文着重研究预制性语言的一种典型形式——搭配。以搭配为代表的多词表达的意义是由语言因素和语言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因此代表功能理念的理论框架最能予以其极佳的诠释
本文主要从巴赫金的语言学思想出发,探讨他的超语言学里的“表述观念”,并进而结合他的复调小说理论,找到其小说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内在契合点:表述的对话性与复调的表述性。
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已有少量的临床研究,但仍存在大量的基础问题。
在生态系统视域下对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共生网络进行隐喻,旨在提供新的解释视角和进一步深入探讨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运行规则。基于生态理论框架与社会仿生研究范式,本研究
<正>本刊讯5月10日至12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陈宗荣副局长率领的中国宗教代表团应邀赴柬埔寨进行友好访问。5月10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在柬埔寨宗教部官邸拜会了柬国宗教部部长孟
致癌染料作为生态纺织品标准检测体系中的重要项目,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对象和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了染料产品中致癌染料的检测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对检测方法开发提出了思
本文选择从技术空间扩散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试图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实证结果与政策建议。首先,通过介绍和呈现测度技术发展的三种指标——索洛剩余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数据包络法(DEA)计算的Malquist指数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官方发布的区域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STP),深入分析我国各省区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差距,以此选出上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