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视觉环境需求和智能照明系统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隧道总里程比重不断增加,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隧道结构的特殊性,人眼在洞口处产生特有视觉效应即“黑洞”和“眩光”效应,隧道内外亮度的急剧变化,人眼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易发生交通事故。针对隧道照明问题国内外相继制定标准规范。但从人体生理角度研究隧道照明安全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方法。从人体生理角度考虑何种方式更适合隧道照明安全一直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对隧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人体生理角度研究隧道照明安全问题其关键是人眼适应能力。本课题研究建立一个隧道暗适应模拟平台,克服借助实际隧道研究的局限性。模拟隧道环境光从强光至弱光过程中人眼的适应性过程。本实验装置采用LED集成光源产生高亮度及低亮度的环境光、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集成模块采集瞳孔变化图像。通过隧道暗适应模拟平台测量8名测试人员不同照度下瞳孔面积大小以及瞳孔从高亮度稳定状态下变为低亮度环境下适应时间。根据测量得出瞳孔面积与照度呈幂函数关系且瞳孔适应时间在12s-15s范围内。根据上述规律,瞳孔适应时间在12s-15s范围内根据隧道行车速度(40km/h)得出最小安全距离约为133m。即确保隧道行车安全情况下基于瞳孔适应时间隧道照明长度至少设置为133m,为隧道照明安全距离提供基于人体视觉生理因素的基本要求。结合人眼适应时间、行车速度、隧道照明距离及环境照度差确定隧道内安全照明距离为隧道照明环境的改善提供安全节能的光环境控制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对高中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很多教师思考的重点.
1929年雷内·马格利特画了那张著名的《这不是一只烟斗》。 最近,在纽约现代艺术馆的马格利特:日常中的迷(Magritte: The Mystery of The Ordinary, 1926-1938)大展中,这张画是80件作品之一,向观众展示二战前的马格利特。从28岁至40岁,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探索阶段。  在我看来不用读福柯的文章,观众只需用眼睛就能读懂马格利特。他清清楚楚地用图像告诉你,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内知识点的补充与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具有较高的蒸汽温度和压力参数,从而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但是在超临界环境下,工质的性质发生大幅变化,所以对电厂中关键部件的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爆
小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就如何全面提升和改善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深入延展到了各个领域,旨在
能源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着能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的问题,油页岩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非常规能源,是石油资源的有益补充和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