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事件随之呈现增长态势,逐渐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作为血管疾病中的一员,其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又因其发病前体征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明显体征便有较大的破裂风险,破裂后死亡风险极高。为此,如何早期识别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并予以及时的治疗,成为预防动脉瘤瘤体进一步扩张和挽救腹主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于瘤体直径超过5.5cm的一般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传统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以及近些年来新兴的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而对于瘤体直径较小,未达手术指征的动脉瘤患者通常采取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及定期随访的治疗策略。这种基于单纯的“观察等待”的策略对于患者的收益不足,是否可寻求创新性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来延缓瘤体的扩张,给予患者在随访期更大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药食同源”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圈。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作为一种天然的酚酸类化合物,其常存在于多种蔬果、茶叶及中草药成分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生物学作用,其包括减少炎性介质产生的抗炎作用、淬灭活性氧及激活抗氧化酶而发挥的抗氧化作用、此外在抗肿瘤和心血管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目前已在多种疾病中被广泛研究,但尚未有与腹主动脉瘤治疗相关的研究。因此,我们在本实验中研究了绿原酸是否可通过上调Nrf2/HO-1的表达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实现对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 Cl2)诱导的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瘤体扩张起到抑制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设计了在体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两个方面的研究,首先体内实验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以氯化钙包裹浸润的方式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绿原酸(25mg/Kg、50mg/Kg及100mg/Kg)腹腔注射治疗。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氧化水平相关分子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与抗氧化相关分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为观察腹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断裂情况,我们采用了弹力纤维染色(EVG)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动脉组织中与细胞外基质破环重构相关的MMP-2、MMP-9表达情况及抗氧化关键分子Nrf2表达变情况。利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动脉瘤组织中MMP-2、MMP-9、SM22α、Nrf2、NQO1及HO-1蛋白变化的水平。体外实验使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系(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以H2O2(200μM)处理4h构建氧化应激模型,探究绿原酸(25μM、50μM及100μM)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及Nrf2通路激活的作用。采用CCK8试剂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H2O2及CGA处理后,VSMC细胞活力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OS检测试剂盒检测VSMC活性氧产生及氧化应激水平。利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NQO1、HO-1、Nrf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VSMC胞质及胞核内Nrf2的表达含量,进而分析其核转位情况。研究结果:绿原酸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的瘤体扩张,并且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了实验性腹主动脉瘤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同时,绿原酸治疗组腹主动脉瘤组织中弹力纤维的断裂及溶解情况明显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相反地,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NQO1、HO-1及VSMC收缩表型标志物SM22α蛋白表达增加。同样的,我们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得到了相似的结果验证,绿原酸降低了H2O2诱导的VSMC氧化应激水平,蛋白印迹表明抗氧化相关蛋白NQO1及HO-1与Nrf2的表达趋势一致。免疫荧光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绿原酸预处理后促进了Nrf2的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表明Nrf2趋于由胞质向胞核内的转位。研究结论:绿原酸可以通过清除机体产生过剩的活性氧和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使动脉瘤组织中弹力纤维的溶解和断裂减少,维持血管平滑肌正常的收缩表型,从而对氯化钙浸润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模型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绿原酸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了Nrf2从胞质内与Keap-1蛋白形成的二聚体中解聚并向核内进行转位,进而激活ARE信号通路,增强了抗氧化相关蛋白NQO1和HO-1的表达。因此,绿原酸可通过激活Nrf2/HO-1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瘤起到了保护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