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背景下的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咸安区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的均衡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农村教学点师资短缺,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湖北省教育信息化与基础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并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实验点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其中,同步混合课堂教学是一项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同步课堂已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影响同步课堂开展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城乡教师缺乏充分的沟通,阻碍同步课堂中问题的及时解决;二是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同步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的新视角,不仅可以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互与了解,还能够使他们在相互讨论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共建与资源共享。为此,笔者尝试通过实践共同体促进城乡教师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同步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首先,笔者从概念内涵、特征、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对教师实践共同体进行了理论层面上的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教师实践共同体构建的影响因素,即参与者的身份和地位、实践共同体内部共同的愿景以及共同的探究问题。在对教师实践共同体进行整体层面的理论研究之后,笔者结合咸安同步课堂教学需求及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咸安区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构建的策略:一是以提高同步课堂效果为目标,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二是建立有效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营造合作共享的学习文化;三是鼓励多方参与,促进同步课堂问题解决与城乡教师的共享知识建构。  其次,笔者选取了咸安碧桂园外国语小学及其与之对接的教学点(刘祠教学点和苏家坊教学点)为个案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建立了中心校与两个教学点之间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包括基于网络的虚拟教师实践共同体和基于真实情境的现实实践共同体。在此基础上,针对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教师实践共同体活动开展的策略组织共同体成员展开实践探索,即以教师在同步课堂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确定共同的探究主题,针对主题展开讨论并寻找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儿歌变画》这一节课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将讨论方案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然后针对实践的情况总结反思,并展开了新一轮的实践探索,以期不断解决问题并提高同步课堂效果。  最后,对咸安实验区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组建与活动开展进行效果评价。总体来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教师实践共同体中的互动交流与实践探索活动已有序展开,这不仅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主讲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在合作交流中促进了城乡教师专业发展。但是,由于同步课堂开设的时间有限,教师尚未对其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因此在问题的讨论与实践探究过程中仅限于目前简单的问题,对于城乡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这一根本性问题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他文献
学位
科技期刊不只是一个科技知识的载体,更是以期刊为核心的作者、读者、编者、审稿者等科技人群交流、探讨的平台,是点燃科技创新动力的火花塞,是孕育科技成果转化的摇篮。怎样以如此的责任情怀,把科技期刊打造为科技精英之家?怎样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  张璋:两院院士、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先生曾经讲过,看一个国家是否真正的强国要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经济总量,第二个是国防力量,第三个是科技文化。看一个国
当前,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技术素养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它是信息时代教师完成教学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它也是推动教育
本次研究从改善贫困大学生自我接纳、安全感和焦虑水平为目的,以大学二年级贫困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六次的团体辅导进行干预,研究团体辅导与贫困大学生自我接纳、安全感和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