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6x=42,EeEeEbEbSt St或JJJSJSSt St)是禾本科小麦族偃麦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源,中间偃麦草具备多种优良性状,如多年生,大穗多花,对小麦的叶锈、条锈、秆锈、白粉等病害免疫,高抗小麦黄矮病、黑穗病、叶枯病和根腐病、条纹花叶病,并具有较强的耐逆境胁迫特性,己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近缘种之一。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6x=42,EeEeEbEbSt St或JJJSJSSt St)是禾本科小麦族偃麦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源,中间偃麦草具备多种优良性状,如多年生,大穗多花,对小麦的叶锈、条锈、秆锈、白粉等病害免疫,高抗小麦黄矮病、黑穗病、叶枯病和根腐病、条纹花叶病,并具有较强的耐逆境胁迫特性,己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近缘种之一。由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能够综合双亲优良性状,是向小麦转移中间偃麦草优异基因的重要桥梁亲本,也是培育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中间材料。小偃78829是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一个部分双二倍体,携带许多小麦不具备的优良性状。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优异基因,本研究通过染色体工程创制了一套来源于小偃78829的异附加系(代换系),对其进行了分子细胞学鉴定、抗病性鉴定并开发了外源染色体特异的分子标记。实验结果如下:(1)一套来源于小偃78829的异附加系(代换系)的创制及细胞学鉴定。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通过小偃78829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等方法创制了一套完整的异附加系(代换系)。利用顺序GISH-FISH方法构建了小偃78829外源染色体核型,分析每个异附加系(代换系)的染色体组成。(2)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代换系)的抗病鉴定。经鉴定小偃78829对小麦条锈菌CYR34表现为免疫,对小麦叶锈菌THTT表现为近免疫。对三个小偃麦异附加系(代换系)进行抗条锈病鉴定,WTA41表现为中抗、WTS42和WTA139感病。对全套异附加系(代换系)进行叶锈病鉴定,WTA140表现为近免疫,WTA41和WTS42表现为中抗,其余的表现为感病。WTA140可作为叶锈病抗源应用于小麦抗病育种。(3)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代换系)的外源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小偃78829为材料,采用SLAF-seq技术共筛选出72个中间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以异附加系(代换系)为材料,分别筛选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1-7的特异分子标记12、5、4、5、5、5和8个。通过对外源染色体特异标记进行测序并与中间偃麦草基因组序列比对后发现,小偃78829中外源染色体1-7分别与小麦第7、2、5、3、6、1和4同源群部分同源。此外,使用开发的外源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明确了4个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的偃麦草片段的来源和开发了1个FISH探针。
其他文献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别名盐蒿,是菊科蒿属半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是这两个沙地半灌木群落的重要建群植物,属于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作为沙地植被退化过程中重要的缓冲种,对稳定沙地环境与植物群落的建植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生态和生物学研究利用价值。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开发的3个单拷贝核基因(c5830、c7847、c9002)对差不嘎蒿种群进行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是一种含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植物,其内生真菌产SW,导致宿主植物中SW积累表现出毒性,课题组从小花棘豆中分离了产SW的内生真菌Alternaria oxytropis。前人研究发现产SW内生真菌还有豆类丝核菌(Slafractonia leguminicola)、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
鲸豚类哺乳动物是典型的水生哺乳动物,它们的栖息地——水环境拥有极高的微生物丰度,其中包括对鲸豚类哺乳动物健康造成威胁的病原体,如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虽然鲸豚类哺乳动物在水体环境中直接与病原体接触,但其独特的免疫系统能够保护自身免受病原体的胁迫,并且鲸豚类哺乳动物皮肤和身体内部均形成了不同于栖息环境的微生物群落。鲸豚类哺乳动物的微生物组和免疫系统成为其抵御病原体感染重要因素,然而,由于鲸豚类哺乳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 Reeve)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简称“南澳金贝”)是本课题组通过定向选育培育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与普通扇贝相比,“南澳金贝”不仅外观色泽金黄,而且其闭壳肌、外套膜、肠道、血淋巴等组织具有更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其肠道具有更多潜在的类胡萝卜素生产菌。此外,前期研究初步发现,类胡萝卜素生产菌合成的类胡萝卜素能被宿主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自2008年以来,本实验室着手华贵栉孔扇贝遗传育种工作,于2015年培育出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此后简称“南澳金贝”),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人工育苗过程中对大个体的刻意选择和采用雌多雄少的交配策略,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南澳金贝”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如对“南澳金贝”的生长性状进行选育能达到何种效
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地处内蒙古西部,跨越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带,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是植被变化敏感的地区。本研究以该区域的五个地区:阿拉善左旗、磴口县、乌海市、杭锦旗、鄂托克旗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1990-1999年GIMMS/NDVI3g、2000-2020年MOD13Q1/NDVI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研究五个地区的土地利用
Cetaceans accumulate persistent and toxic substances such as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their tissue.PBDEs are ubiquitou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and their exposure to mammals is linked to numer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前期筛选的抗旱性突出的尖叶胡枝子、牛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进行田间农艺性状测定并统计分析,于实验室进行发芽试验后用15%PEG-6 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其幼苗的抗旱生理响应,并对其抗旱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从而为胡枝子属植物抗旱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种胡枝子的株高随生长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
本研究以分布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北海、海南、湛江和福建云霄四个典型红树林湿地中的表层沉积物菌群为研究对象,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微生物菌群进行胁迫培养,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手段,对原位环境中沉积物菌群基因组和经过苯并(a)芘驯化后的菌群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以明确红树林表层沉积物菌群中苯并(a)芘降解核心菌群组成以及揭示沉积物菌群降解苯并(a)芘的协同代谢机制
红树林生态系统享有“海岸卫士”之称,因其兼具了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等环境的生物特色,使得红树林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中心。河口生态系统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其特性影响着河流终段和近海水域。此外,红树林和河口生境还被认为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由于这两种生境受到海洋和近岸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导致AR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