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属于多年生海草。目前,国内外对大叶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级生产力、生态学功能、环境恢复及遗传学等方面,在其营养成分的利用方面鲜有报道。
本文以山东海域采集的大叶藻为原料,提取大叶藻粗多糖并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多糖级分,分析了多糖级分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组成,研究了其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大叶藻多糖的分级制备、理化性质和结构研究。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大叶藻粗多糖SF,经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三个多糖级分(SF1、SF2、SF3),选取其中得率最高的SF1继续用SephacrylTM S-400 HR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单一的组分SF1-1。利用化学方法测定各个大叶藻多糖级分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纯化后的多糖组分的糖含量、硫酸基含量以及糖醛酸含量均增加。利用紫外光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波普分析等手段对大叶藻多糖级分的结构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表明SF1、SF2均以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为主,SF3则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SF1、SF2、SF3的紫外光谱表明三者均不含及核酸类物质,SF1-1的红外光谱表明该组分可能为吡喃环型的多糖。核磁共振扫描现实SF1-1为β构型糖苷键。
(2)大叶藻多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测定。本论文着重考察了纯化后的大叶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通过一系列自由基的抗氧化实验,系统评价了纯化后的大叶藻多糖级分(SF1、SF2、SF3)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表明三种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呈现出较好的剂量依赖效应。以SF1-1为抑菌剂,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F1-1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对于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表现出了先强后弱的趋势。
(3)大叶藻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体外免疫活性检测。本实验将从小鼠体内获取的免疫细胞在多糖溶液环境下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大叶藻多糖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结果表明SF1及SF1-1均能刺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增加NO的产生量。同样采用体外培养的方式探究了SF1和SF1-1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pe-2、人肝癌肿瘤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五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对于Hpe-2、HepG-2、SGC7901、HELA这四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在相同作用浓度下纯化后的多糖组分对这四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纯化之前,然而纯化后的SF1-1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糖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变化不大,不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4)大叶藻多糖的抗病毒实验。分别测定药物(阳性对照和多糖样品)对细胞的毒性和抑毒实验得到药物的TI指数(药物抑毒指数),从而比较样品的抗病毒的活性。相比于利巴韦林,SF1-1对EV71、HSV和RSV具有更好的的抑制作用并且对HSV的抑制程度最为明显,TI值高达1024,这说明大叶藻多糖粗提物质对HSV病毒感性疾病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对研制抗HSV病毒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山东海域采集的大叶藻为原料,提取大叶藻粗多糖并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多糖级分,分析了多糖级分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组成,研究了其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大叶藻多糖的分级制备、理化性质和结构研究。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大叶藻粗多糖SF,经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三个多糖级分(SF1、SF2、SF3),选取其中得率最高的SF1继续用SephacrylTM S-400 HR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单一的组分SF1-1。利用化学方法测定各个大叶藻多糖级分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纯化后的多糖组分的糖含量、硫酸基含量以及糖醛酸含量均增加。利用紫外光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波普分析等手段对大叶藻多糖级分的结构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表明SF1、SF2均以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为主,SF3则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SF1、SF2、SF3的紫外光谱表明三者均不含及核酸类物质,SF1-1的红外光谱表明该组分可能为吡喃环型的多糖。核磁共振扫描现实SF1-1为β构型糖苷键。
(2)大叶藻多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测定。本论文着重考察了纯化后的大叶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通过一系列自由基的抗氧化实验,系统评价了纯化后的大叶藻多糖级分(SF1、SF2、SF3)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表明三种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呈现出较好的剂量依赖效应。以SF1-1为抑菌剂,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F1-1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对于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表现出了先强后弱的趋势。
(3)大叶藻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体外免疫活性检测。本实验将从小鼠体内获取的免疫细胞在多糖溶液环境下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大叶藻多糖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结果表明SF1及SF1-1均能刺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增加NO的产生量。同样采用体外培养的方式探究了SF1和SF1-1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pe-2、人肝癌肿瘤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五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对于Hpe-2、HepG-2、SGC7901、HELA这四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在相同作用浓度下纯化后的多糖组分对这四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纯化之前,然而纯化后的SF1-1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糖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变化不大,不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4)大叶藻多糖的抗病毒实验。分别测定药物(阳性对照和多糖样品)对细胞的毒性和抑毒实验得到药物的TI指数(药物抑毒指数),从而比较样品的抗病毒的活性。相比于利巴韦林,SF1-1对EV71、HSV和RSV具有更好的的抑制作用并且对HSV的抑制程度最为明显,TI值高达1024,这说明大叶藻多糖粗提物质对HSV病毒感性疾病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对研制抗HSV病毒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