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理论视角下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为框架,选取《聊斋志异》翟理斯与杨宪益的英译本为个案,以描写翻译研究为范式,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把两位译者及其译本置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系统中,即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和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社会,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切入点,对其文本选择、文本改写以及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社会历史文化系统中的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对文学译本形成的影响,以及其如何通过影响译者的选择进而操控文学翻译的过程。  研究发现:在文本选择上,翟译本基于向西方介绍真正的中国文学和文化以及满足英国社会功利性的语言文化需求的目的;杨译本则是响应毛泽东“不怕鬼”的思想号召的举措,旨在配合新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文本改写上,翟译本基于当时英国社会对性采取的压抑态度删除并改写了原文中涉及性描写的内容,同时剔除“异史氏曰”以遵从当时英国小说的主流叙事模式;由于阶级斗争的影响,个人生活、私人欲望和性意识都被当作资产阶级思想而遭到排斥和驱逐,杨译本也呼应新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原文性描写内容进行了删除和改写,但保留了“异史氏曰”叙事模式以满足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需求。在翻译策略上,翟译本受“西强中弱”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主要采取归化翻译策略以使译本更好地为目的语读者接受;杨译本主要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以传播中国文化,旨在改变当时西方国家误读和误解新中国形象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改写的一种形式,翻译不是在真空中发生,而是受到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在翻译研究中,突破语言内在封闭的系统,引入社会和历史的维度,关注语言体系的外部系统才会使翻译研究更为全面客观。
其他文献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佳作,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其对中国民俗的介绍更成为其在海外迅速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民俗场面之繁复,描写之细腻,意蕴之丰
功率因数纠正(PFC)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降低总谐波失真(THD)全球性法规推动的。欧洲的EN61000-3-2是面向AC/DC电源市场的基本法规之一,在英国、日本和中国也有类似的法规。EN61000-3-2确定了任何功耗超过75W的离线应用的谐波标准。由于北美没有针对PFC的相应法规,因此节能和空间/价格因素成为消费、计算机和通信领域使用PFC电源的推动力。    有源PFC应用要求      
引言    本文描述了电压基准芯片的主要类型(串联型或并联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对可以利用的器件进行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哪种类型最适合。    串联型电压基准    串联型电压基准具有三个端子:Vin、Vout和GND,类似于线性稳压器,但其输出电流较低、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串联型电压基准从结构上看与负载串联(见图1),可以当作一个位于Vin和Vout端之间的压控电阻。通过调整其内部电阻,使V
谭恩美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华裔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发表于1989年,该部作品一出版就在全美产生了轰动。《喜福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展现了华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