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等诸多环境与生态问题逐渐凸显,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高度关注的焦点议题。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上一直积极配合联合国对改善气候变化的决定,在舆论场上也经常发出属于中国的声音。在国内,气候变化议题虽早已进入大众视野,但社会对于该议题的关注度始终不高,致使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实际行动成果也不明显。此时作为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群体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各界媒体一同挑起加强国内群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担。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专业化与精细化,新浪微博中关于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群体具有注册时间长、粉丝数量多且长期关注气候议题的特点。在此背景下,论文通过相应指标筛选出11名气候变化意见领袖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11名气候变化意见领袖在样本选取时间内的所有文本进行阅读后,保留有效文本3843个。通过对其文本进行分析,来研究气候变化意见领袖在微博中的框架建构,期望发现其中的事实与不足。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第二、三、四章。第二章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从文本体裁、文本来源与文本篇幅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在文本体裁中,消息类文本占比最大,评论类文本数量还有待提高;在文本来源上主要以媒体、政府、政府官员为主,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为未知来源;在文本篇幅上主要集中在100字符(含100字)内,超过300字符(含300字)以上占比较小,这也与上述提到评论类文本数量较少相关。第三章主要对气候变化意见领袖的文本框架建构进行研究。论文将恩特曼框架理论的一般定义与研究需求相结合,总结出四种特殊框架:事实陈述框架、呼吁保护框架、冲突抗争框架、具体行动框架。研究发现,在事实陈述框架中,意见领袖们大多陈述事件现象,对于事件的论述偏少;在呼吁保护框架中,意见领袖多停留在呼吁倡导上,较少使用包含实际行动的文本来佐证提出的呼吁;在冲突抗争框架中,意见领袖对事件的描述多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很少从客观角度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在具体行动框架中,意见领袖大多记录践行绿色生活的具体行为,对于行为响应了哪些政策却很少提及。第四章主要对文本框架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将臧国仁的框架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根据理论将文本分为高中低三个结构层次,从文本内在的结构呈现方面剖析其各自内涵。在高层结构中,客观性主题占比较大,实践性主题占比较小;危害性词汇较多,呼吁性词汇较少;在中层结构中,NGO志愿者主体积极发声,媒体从业者主体声音较小;主要事件结构运用较多,评论结构使用度有待提高;在低层结构中,负面情感诉求较多,正面情感表述欠缺,比喻手法运用成熟,拟人手法运用较少。最后一章总结和概括了意见领袖在建构气候变化文本时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文本主题创新力不足,主题间缺乏联动;其次是拘泥于传统字符规则,文本图文不相符;最后是大量引用他人文本,原创观点欠缺。由此可见大多意见领袖缺乏对于文本内容及框架的创新,且多按照传统思维进行信息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信息偏差过大使得受众对议题的关注度不高,难以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实质影响。据此根据借鉴过往经验与研究实际,提出相应建议:意见领袖应当回归议题本质以及立足于优势主题,对非优势主题进行大胆尝试,增强主题之间联动性,同时打破现有的文本字符规则,提高文本与图片的关联性,最后对事件细节要善于捕捉并勇于发表自身观点,从而达到提高国内大众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度,引导公众早日将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