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基督同行——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脉测其宗教内蕴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辨证地再审视,凸现渊源关系.以辨证的观点,辨析中世纪的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所控制的基督教已经偏离了原初基督教教义和《圣经》的本质精神,指明原初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中实际上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或者人本主义关怀.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一方面对中世纪专制、腐化的教会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也从基督教教义中继承、吸取了许多养分,基督教是人文主义诞生的母体,二者之间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对基督教和人文主义的再审视,奠定了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辩证认识的基础.而莎士比亚本人无论从社会环境还是家庭熏陶中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作品处处渗透着浓郁的基督教底蕴则是不言而喻的了.第二部分:母腹中孕育,血脉相连.结合作品论述莎士比亚创作与基督教及其经典文献《圣经》的契合之处,分别从艺术原型上的共通和精神内蕴中的共通两方面展开论述.《圣经》蕴涵着丰富的原型.借用神话原型批评学派的置换变形等理论,从人物原型、情境原型、情节模式原型等方面,分析莎士比亚剧作与《圣经》中的艺术原型相互契合、共通之处,从而构成莎剧浓厚的象征内涵和宗教底蕴.表现于对人性的认识及人类出路的探索,可分解为罪感意向的契合、爱感意向的共通以及在如何弥合二者方式上的殊途同归三个层面.莎戏的主要精神与基督教教义达到了一种默契或共识.第三部分:上下求索,审美中超越.论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通过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审美把握而达到的一种超越性.莎氏思想具有超越于时代、超越于宗教的特质,但他并不是一位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主要是通过他所创造的璀璨绚丽的艺术世界传达着他深邃的思考.审美的世界来源于现实世界,反映现世人生,但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它又以独特的魅力超越于现实.莎士比亚始终以人为本,关注现世,上下求索,为人类苦苦寻找出路,最终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里达至理想境界,重返精神家园.他的戏剧获得了一种永恒的超越性.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师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探索与把握,基本上与基督教殊途同归,内蕴极相契合;他以精湛的戏剧艺术形式对基督教的精神要义作出了一种世俗化、形象化、审美化的表达,而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则进行了审美化把握和象征性超越.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社会逐渐从生产型社会转变成为生产-消费型社会。在符号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活
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这两种语言的语序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汉英语序差异的对应规律.具体从几点来探讨,其一,语序变化的语义差异;其二,汉英语序的常位和殊位对比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单个作品的微观接受吏进行研究,力图通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作品的考察,沟通古今的审美经验,融合古今的期待视野,揭示接受理论
该文以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当代农民深层文化和心态的开掘,深刻剖析了社会变革中中国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迁.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步步推进,层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