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共性论的俄汉翻译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俄汉翻译观。语言学术界中基于语言个性观的语言不可译性与基于语言共性观的语言可译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争论贯穿于整个翻译学史。俄、汉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因而很多学者对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可译性持怀疑态度。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试图揭示出语言个性(不可译)和共性(可译)实际上是统一于语言共性即语言的可译性的理据,得到个性是相对的、共性是绝对的,因而俄、汉两种语言是完全可以相互理解和翻译的结论。论文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了语言共性论。语言共性论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同其相对观点——语言个性论的争论。二者之争反映在翻译领域即是对可译性问题的不断辩论。尽管世界上语言千差万别,但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语言的本质层面和宏观领域。语言有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而且从翻译史的发展过程也看出语言共性即语言可译性乃翻译学发展的主流,语言之间的交际是可能的。孤立的看来似乎是语言个性的现象而实际上只是语言共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的重点。本章涵盖了基本解决俄、汉语互译过程中所遇障碍的方法。这些障碍包括来源于语言本身、译者风格和语言文化三大方面。其中语言文化的差异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笔者将这一部分又细化为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物质生产、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若干小节以便详细阐述和概括。本章的目的在于用具体的实例来支持语言可译性,从而为得到第三章的结论打上坚实的基础。第三章中得到的结论是:翻译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是人们认识的一种精神活动,是“活”的过程,是一种“动态”,是变化发展着的,与社会的进化、历史的演变、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克服目前看来由于各民族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性导致的“不可译”障碍在宏观上是可行的,只是在微观上它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间的不断交流与沟通而被最终超越的。论文的结束语部分总结了各章的研究成果,并且认为,尽管现行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即所谓的“不可译因素”,但由于人类的思维规律有共通性、各个不同民族的语言终究是有共性的,因此可以逐步消除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其他文献
通过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构建的意义、目标、原则和运行机制的阐释,从信息管理、诚信评价、信息公开、奖惩机制、广泛监督等方面加以系统探索,提出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是产业的构成单元,企业的整体素质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的综合素质较
随着中国对外出口的增加,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在这些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大部分以我国企业败诉告终,由此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行业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地下渗滤系统试验装置,通过实际观测分析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以及降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地下
晚清基督新教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曾对晚清中国耶佛对话做出过重要贡献。他是当时极少数对中国佛教做出正面评价的传教士之一,除精研佛法外,还对中国佛经及佛教文
河南建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业物业”)成立于1994年。公司以“根植中原,造福百姓”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秉承“追求卓越、坚忍图成”的企业精神,坚持“物业管理、尽
期刊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青山林场人工落叶松复层林解析木的分析,拟合了人工落叶松复层林上层木生长方程,分析了复层林上层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变化特点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此,我们需要大量掌握英语的人才。英语是世界性的语言、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词汇量的提高
阐述了石墨烯的基本特性,介绍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纺织纤维及织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石墨烯材料在纺织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对新型功能纺织品研发意义重大。
论文分为文献综述部分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西医对于慢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的认识及治疗方法;总结了中医对于慢性胃炎证本质的研究;总结了中医对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