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3年我国出口额达13.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但是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不高,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中国受到了一些冲击和影响。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导致近年来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因此,研究我国的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技术产业是目前知识经济背景下最为活跃的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起到关键作用。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高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作为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到底有没有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期间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前经营的现状、进出口状况以及研发投入情况。接着借鉴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衡量出口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出口竞争指标ECI、贸易竞争指标TCI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按照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本文按照欧盟统计局2014年1月关于高技术产品的分类,结合UN Comtrade SITC Rev.3,把各个高技术产品对应到中国高技术产业,从而完整测算了这三项指标。本文的实证部分主要从省际面板和行业面板两个角度研究了研发投入能否影响我国的出口竞争力,以及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具体机制。通过建立研发投入影响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模型,以及研发投入如何产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如何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模型,本文采用GMM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要大力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以产生更多的技术创新,尤其要增加政府投入。第二,要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能力,不能单纯依赖进口外国设备和先进技术,以改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