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法将一个简单句分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动词作为句子的核心,主语和宾语成为传统语法中除谓语动词外两个最基本的成分。而由菲尔墨创始的格语法则将谓语动词以外的其他成分依据其与动作的不同语义关系,分为施事、受事、与事等。多数情况下,格语法中的施事和受事对应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和宾语,但也有很多不对应的例外情况。格语法限定的这两个概念是从语义角度出发的,施事即动作发出者,受事即动作承受者。有些语法学家如张伯江认为主语和谓语的概念并不具备普遍性,而以语义为基础的施事和受事的概念才具有普遍性。在汉语中,有些复杂句的主语和谓语就不容易区分。因此,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时,以施事和受事为对比基础就显得更加合理。就英汉受事成分句法分布而言,目前还未有系统完整的对比研究。就汉语而言,吕叔湘依据不同语义角色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讨论了汉语四大句型,共十二小类。而就英语而言,施事和受事分布的研究就更为少见。因此这方面的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展开对英汉语中受事成分的对比研究。本文首先对于受事成分在英汉语中的句法分布作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指出了三种以动词作为句子核心成分的分布类型,即动词前受事、动词后受事和零动词受事。基于动词、施事和受事在句法中的具体位置,本文又将这三大类分布情况细分为七种句型,即A.施事+动词+受事;B.受事+动词+施事;C.受事+施事+动词;D.施事+受事+动词;E.受事+动词;F.受事+动作名词;G.动作名词+受事。通过举例说明,作者发现受事成分在英汉语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说,这七种句型中只有部分为英汉语所共有,其余部分则为英语或汉语独有。而共有的句型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差别。基于英汉语中的这些异同,本文展开了对这种分布情况的研究。从最典型的受事分布,即句型A入手,逐步探索非典型的受事分布句型。分别从受事本身的语义限制、动词的限制、句中其他成分的限制、以及文化心理和语用方面等的限制探究英汉受事成分句法分布异同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根据本文归纳的受事成分的分布情况和不同句型在英汉语中出现的限制条件,探讨除典型句型外,受事分布的其他句型在英汉语中的翻译实践。在探讨此类翻译时,本文以双语文学作品中的实例为语料,归纳了一些英汉互译技巧,主要包括前文提到的七种句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受事成分的处理。希望本文对受事成分在英汉语中分布情况的探讨以及对此类英汉互译技巧的归纳,能对英汉语中受事成分的互译实践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