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达AnGolS1提高番茄抗冷性的分子机理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vb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而中国的番茄产量约占全球番茄产量的25%。然而,番茄是一种喜温性蔬菜,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333°C,在我国北方无加温系统的日光温室内,冬季及早春的低温逆境严重降低了番茄的产量与质量。如何提高番茄的低温抗性,已成为冬春季节设施番茄栽培的主要问题。低温逆境不仅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长期低温或极端低温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棉子糖家族寡糖(RFOs)作为植物体内第二大类糖,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肌醇半乳糖苷(galactinol)的主要作用是作为RFOs生物合成的半乳糖基供体,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以极耐寒植物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AnGolS1)超表达以及其背景中蔬6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期及幼苗期低温处理,初步明确AnGolS1超表达对番茄低温抗性的影响;通过RNA-Seq与代谢组分析,明确AnGolS1超表达对番茄内源基因表达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综合探讨AnGolS1超表达提高番茄低温抗性的分子机制。试验主要结果如下:获得了纯合AnGolS1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尽管番茄拥有4个SlGolS基因,但这4个基因均为低表达基因;同时,仅SlGolS2响应低温显著上调表达,但其蛋白体外催化活性显著低于AnGolS1。以AnGolS1超表达T1代植株为材料,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成功鉴定出阳性转基因植株,并发现转基因株系#19,#33和#41的分离比为3:1。此外,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成功区分纯合体、杂合体及野生型植株。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成功鉴定出阳性转基因株系,同时大量节省选育纯合转基因植株的周期,为后续试验顺利展开提高重要试验材料。AnGolS1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低温抗性显著升高。在15°C和10°C恒定低温下,AnGolS1超表达番茄种子的萌发能力显著高于非转基因(WT)番茄种子;同时,AnGolS1超表达能提高番茄种子中肌醇半乳糖苷、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并增加萌发7-d与10-d幼苗中肌醇半乳糖苷、果糖与葡萄糖的含量。此外,AnGolS1超表达不仅提高了番茄植株对4°C低温的抗性,还显著增强了植株的抗氧化活性;同时,AnGolS1超表达引起番茄植株成熟叶片果糖与蔗糖显著积累,而幼嫩叶片中仅肌醇半乳糖苷显著积累。因此,这些结果表明AnGolS1超表达通过调节可溶性糖的平衡以及增强抗氧化活性来提高番茄的抗冷性。肌醇半乳糖苷可能通过诱导乙烯信号提高番茄低温抗性。低温胁迫下,AnGolS1超表达诱导番茄多个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尤其是乙烯(ET)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如1个ACC合成酶(ACS1)和5个ACC氧化酶(ACO)表达量显著上调;此外,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RF)中SlERF.C6,SlERF.B4,SlERF.B5,SlERF.B13,SlDREB3,SlDREB,Solyc09g007260和SlERF053在低温处理的超表达番茄叶片中显著上调表达。同时,外源肌醇半乳糖苷显著提高ET的生物合成;外源ACC不仅显著提高番茄的抗冷性,还诱导SlDREB3,SlERF.B4,SlERF053,SlDREB和Solyc09g007260的转录;此外,外源肌醇半乳糖苷不仅提高低温下番茄种子的萌发能力,还能降低1-MCP的抑制效果,并且也能诱导SlDREB3,SlERF.B4,SlERF053,SlDREB和Solyc09g007260的转录。这些结果表明肌醇半乳糖苷能够诱导ERF转录,ERF正向反馈促进ET生物合成。AnGolS1超表达显著提高了低温下抗性相关代谢物积累。AnGolS1超表达引起番茄幼嫩叶片中87种代谢产物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多种氨基酸类(DL-多巴、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及L-(-)-酪氨酸等13种)、核苷酸类(2-羟基-6-氨基嘌呤、腺嘌呤及N6-琥珀酰腺苷等11种)、有机酸类(D-泛酸、甲基丁二酸及甲基戊二酸等8种)和脂质类(单酰甘油酯(酰基18:4)异构3、13-过氧十八碳二烯酸及12,13-环氧十八碳二烯酸等11种)显著积累。低温下,非转基因番茄叶片中代谢产物含量升高的仅有5种(DL-泛酰醇、阿糖肌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3-羟基吡啶及磷酸二乙酯),而含量下降的却有12种,包括谷胱甘肽还原型、槲皮素、杨梅酮3-O-半乳糖苷及3-O-对香豆酰莽草酸。然而,低温下的超表达番茄叶片中却有123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发生了变化,显著积累的代谢物主要是氨基酸类(DL-多巴、DL-高半胱氨酸及3-羟基犬尿素等12种)、核苷酸类(2-羟基-6-氨基嘌呤、腺苷-3’-5’-环单磷酸及N6-琥珀酰腺苷等13种)、有机酸类(D-泛酸、甲基丁二酸及壬二酸等6种)及脂质类(溶血磷脂酰胆碱19:0、4-氧代-十八碳四烯酸及12,13-环氧十八碳二烯酸等7种)。这说明肌醇半乳糖苷可能直接或间接诱导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初步明确了AnGolS1超表达诱导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lSPI5提高番茄低温抗性机制。AnGolS1超表达引起番茄叶片中多种代谢物中的关联基因发生差异表达;低温下,尽管非转基因番茄幼嫩叶片中与代谢物关联的662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但仅有5种代谢物含量升高。而AnGolS1超表达能诱导番茄叶片中与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和脂质类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多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但是某些差异代谢物的合成酶或分解酶基因表达却没有显著变化。例如,尽管7-O-奎宁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N6-琥珀酰腺苷和D-泛酸在转基因番茄叶片中显著积累,但它们的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在低温处理前后无显著变化,而影响这些酶活性的蛋白酶相关基因却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试验初步表明AnGolS1能够诱导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lSPI5的表达,SlSPI5又抑制枯草杆菌类蛋白酶SlSBT17的表达,促进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Y1677的表达,Y1677蛋白激活7-O-奎宁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N6-琥珀酰腺苷和D-泛酸合成酶的催化活性,从而促进这些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来提高番茄植株低温抗性。
其他文献
植物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病毒在侵染过程中,植物体内的多种抗性途径也会发挥作用,抑制病毒的侵染,减轻病害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发掘植物体内参与抗性途径或者辅助病毒侵染的寄主成分对于了解病毒—植物相互作用、提出新型抗病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对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侵染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后病毒编码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生物防治以其环境友好、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无害等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田间筛选试验获得两株可以防控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细菌,评价了盆栽和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并且明确了微杆菌Sneb159诱导抗性的作用机理。分离得到微杆菌Sneb159发酵液中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
我国北方坡耕地分布较广,北方降雨月份较为集中且降雨量大,加之人为扰动破坏和不科学的耕作方式等综合影响,致使坡耕地土壤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坡面水土流失现象频发,土壤水分分布格局紊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等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坡面的保水保土效果,及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北方10°坡耕地大豆田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
黄曲霉毒素是由产毒的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能污染如花生、棉花和玉米等农作物。了解农作物对真菌侵染的基本抗性机制将是获得安全的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的关键环节。首先,为了发现抗性花生对抗黄曲霉菌侵染的机制,在前三章的研究中,抗性花生(R)GT-C20和易感花生(R)Tifrunn
葡萄白腐病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然而,目前关于葡萄白腐病抗性的研究十分有限。葡萄育种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杂交后代的表现型进行筛选,从而找到即抗病品质又好的葡萄品种,不过这一过程不仅漫长,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葡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葡萄高品质抗病育种,不仅可以缩短葡萄抗病育种的年限,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定向育种
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makuwa Makino)是重要的水果型蔬菜,在我国和东亚国家广泛种植。其根系较浅,叶片大而薄,对水分需求量大,灌水不足或灌溉不及时常使甜瓜产量和品质下降。白粉病是甜瓜生产上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由于白粉病发生而造成农药大量使用,污染了环境,降低了产品的安全性。因此,提高薄皮甜瓜的抗旱和抗白粉病能力对于甜瓜产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光信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
"互联网+"模式的盛行,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也为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会。中小企业的活力逐步得到释放,其在增加财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身局限等原因,融资难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约束。如何利用"互联网+融资"发挥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特长优势,弥补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短板,缓解融资难,已是中国中小企业正在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由李辉等编著、中国经
期刊
衰老是生物程序性死亡的重要过程,既受自身遗传的调控,也受环境的影响。植物器官衰老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植物产量和产品品质,因此,研究植物器官衰老及其调控机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植物器官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而这些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又受众多基因的调控,其中PP2C家族成员被认为是决定动植物细胞衰老的重要调控因子,但PP2C家族庞大,其成员在不同植物中的功能表现不尽相同。因此,为弄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具有极强侵染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生产。根肿菌侵染后寄生于植株的根部,从寄主植株中获取营养物质,以供其自身的生长繁殖。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病原菌从寄主植物中获取糖源的同时,会伴随着植物体内特定的糖转运蛋白SWEETs(全称: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基因的差异表达。因
针对现有的水稻种绳直播机存在的种绳易断裂、开沟深度不均匀、覆土厚度均匀性差等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我国、特别是辽宁地区水稻种植实际情况,对种绳播种系统中的开沟、放绳和覆土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仿真分析、试验研究以及动态响应特性分析等,优化了种绳播种系统,研制了一种小型水稻种绳直播机,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皱纹纸和聚乳酸无纺布两种包容材料的抗拉、穿透特性,得到了捻绳参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