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波动的经济影响分析一直以来均是一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国自1994年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在经济增长快速发展、全球经济较明显失衡、东南亚金融危机及次贷危机频繁爆发的背景下,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剧增,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的波动,以致迫使我国在2005年时不得不重新实施汇率制度的调整,自此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更加灵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基本实现了稳中有升的稳态发展。 本文即是基于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发展历程,首先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间相关性的文献综述着手,在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波动率的基础上提出ARCH与GARCH模型,并运用这两个模型对我国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走势进行了相关分析,认为: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存在较明显的 ARCH效应,波动的集聚特征较为显著,进而通过分析得出从波动率的变化态势上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整体上是持续趋稳的。 同时,在合理测度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的基础上,本文也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人民币有效汇率与经济增长及进出口贸易间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有效汇率、进出口贸易、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变量间的VAR模型展开了对相关关联的分析,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验证了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间均具有较显著的协整关系。 再者,在相关变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也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贸易结构优化及经济良性循环等方面均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阐述了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诸如汇率波动与货币供给间的内在矛盾、人民币升值的资产泡沫及热钱内流效应等一系列发展瓶颈,进而从完善外汇市场、有效利用外资、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等角度提出一系列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建议。 最后,在文章最后章节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对后续研究进行了相关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