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风险评价则是对债务人履约状况的判断,它是维护市场有序运行,克服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学术界就展开了对信用风险评价的研究,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发出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相比而言,我国在信用风险评价方面,其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现实经济活动的应用中都明显落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经济由高速的粗放扩张向新常态下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信用已逐渐成为经济主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信用风险评价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我国幅员辽阔,虽说各个地区总体上处在同一制度环境下,文化背景也大至相同,但是经济要素分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巨大差异,生活以及行为习惯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而现有有关区域差异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效率、资源分布状况等区域差异的研究与分析,几乎完全忽略了区域间的信用差别。本文试图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从区域的视角来考察我国不同区域的信用风险,以此来揭示我国信用风险的区域差异。本文在对国内外主流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和现代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优劣的比较,选择出适合我国实际的信用评价模型,即KMV模型;然后利用各区域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实施对不同区域信用风险评价,以此为依据来考察信用风险的区域差别;最后结合信用风险的区域差异,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探寻产生区域信用风险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不同区域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总体呈现出沿海发达地区信用风险较低,中西部等内陆地区信用风险较高的特征;(2)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信用风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我国当今宏观经济运行压力不断增大是一致的;(3)对筛选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在影响区域信用差异的诸多因素当中,失业率、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造成区域信用风险差异的前三个主要因素,分别能够解释区域信用风险差异特征的22.43%、21.8%和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