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媒体报道在公司治理领域的作用愈加明显。同时,伴随着读者大众的多元化,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及监管者的关注。仅2019年全年,平均每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被媒体报道约224次。由于上市公司具有披露及时披露信息的义务,一旦公司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极有可能会受到大量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的事前监督对于上市公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媒体报道在公司治理领域的作用愈加明显。同时,伴随着读者大众的多元化,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及监管者的关注。仅2019年全年,平均每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被媒体报道约224次。由于上市公司具有披露及时披露信息的义务,一旦公司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极有可能会受到大量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的事前监督对于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约束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证监会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仅2019年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就通报了890起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考虑到证监会等监督机构是在公司发生违规后作出相应的处罚,起到了事后的监督效应。但是公司执行违规操作时,可能并未考虑到事后会被处罚的后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外部监督力量对上市公司的决策行为进行事前监督。而已有文献研究表明,媒体作为“第四权力”,能有效起到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本文利用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违规信息作为样本数据,研究媒体关注度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为控制内生性,采用领先滞后法,研究结果具体表现为:(1)受媒体关注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下一年度内违规次数越低及违规发生的概率也越低;(2)通过将媒体划分为网络媒体及纸质媒体,结果表明,网络媒体及纸质媒体的事前报道均能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3)进一步,将纸质媒体划分为政策导向媒体与市场导向媒体,研究表明,政策导向媒体能更有效的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4)相比于媒体的正面报道,负面报道更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一步,本文就媒体的行政介入机制及声誉机制进行探讨。具体结果表现为:媒体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行政介入方式实现,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媒体的事前监督效果主要是通过行政介入方式实现的;在验证媒体声誉机制方面,通过实证结果发现,媒体通过声誉影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机制没有得到验证。在本文稳健性检验部分,本文从替换媒体类型、年度重大事件因素两个方面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的检验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最后本文从上市公司管理层、监管机构、投资者及媒体自身四个不同的视角分别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通过探讨媒体关注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丰富了媒体关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从不同维度度量公司的违规行为,丰富公司违规行为的评价指标。此外,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本文探讨了媒体作用不同的影响机制。
其他文献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有两面性,经济金融化也不例外。一方面,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充足的现金流,对于优质企业来说可以很好的解决其融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金融行业的高收益也引诱着许多非金融企业将其大量的资金投入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对实体企业的传统
2009年到2018年,A股市场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上涨。2009年到2016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99%,2017年相比2016年增加57.27%,是增长最为明显的一年,2018年较2017年增速达6.07%,增速明显放缓。而2019年成为A股股权激励上市公司数量首次减少的一年,在2019年A股市场新增202家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股权激励数量和实施公司家数的“双降”反映上市公司为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从国际资本流入大国转变为国际资本流出大国。越南依靠着其传统的制造业和近年发展较快的服务业与房地产业,逐渐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中瞩目起来,凭借着其人口红利、低价劳动力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者设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成为了新的经济引擎推动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域之一,中越投资合作将日益紧密。同时,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
股权质押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越来越流行,介于其融资速度较快、融资成本较低等优点,快速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主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市场持续活跃,股权质押比例增高趋势明显,据灯塔财经网数据①统计,截止2020年2月11日,A股3700家上市公司中,有304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占比达82.24%,质押的总市值达45377.80亿。而没有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只有657家。在
1980年以来,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企业不断向民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股权结构中非国有股占比持续上升,然而,在这一主流发展方向下,政府或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股权甚至是控股权的现象也仍然存在,尤其在一些特殊经济时期,收购现象更为频繁,实际上,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一些进行了民营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收购甚至控股民营企业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例如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采取了对部分重要行业的企业资产收归国
羊群效应即市场参与者直接忽视私人信息或摒弃个人的投资理念,盲目模仿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从而导致的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趋于一致的现象。这种众多投资者的盲目模仿,往往会导致股市的剧烈波动,不利于市场的平稳发展。我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较为剧烈的波动中,而这与我国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羊群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现有文献着重研究各市场、子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市场间羊群行为是否存在联动效应,机构投
自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涨,如今,基金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工具,而投资股票型基金产品正成为居金融投资的重要方式。投资者在投资时,最关注基金的收益率,但是声称的收益率并不能完全体现基金的真实获利能力。投资者面临应该如何评估基金业绩的问题,尤其是如何评估基金是否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度高质量的增长。但是近年来,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等发展瓶颈,为了提升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倾向于通过与政府建立联系,在股权制度层面则体现为国有股权的引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股权更加广泛地存在于民营控股企业的股权结构当中。在经济转型期的背景下,国有股权一方面作为法律、金融、产权保护等制度的替代机制
现有关于投资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大多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这几个角度展开研究,忽视了投资者关系决策的主体——CEO的异质性。根据高层梯队理论,CEO的海外背景会影响其认知基础和价值观,进而影响他们对公司战略的决策。烙印理论进一步指明,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文化差异,CEO到海外学习或工作的时期是一段“敏感时期”,CEO会经历被“烙印”的过程,形成与海外环境相适应的认知特征和
“十三五”规划及十九大报告中先后指出,要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增加直接融资在我国的资本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多元化发展。随着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公司债券全面推行注册制,进一步加速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公开债券市场上,债券投资者会在投资前做各种评估,以确保发行人能够按期足额地还本付息。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依据发债主体现期的经营情况和对企业未来成长情况的预期,对其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