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中,委托人和受托人分别称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所有者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相比之下经营者在了解企业经营信息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乃至企业整体利益受损,造成企业绩效的波动。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缓解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代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委托人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经理人进行监督,受托人亦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向利益相关者传达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内部治理状况。然而,国内外相继爆发的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一次次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敲响警钟。继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我国财政部连同其他部门陆续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用以规范我国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我国进入强制阶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在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所提升。相关制度虽然没用明确表示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中管理者处于重要地位,因此管理层权力大小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其自身的能力和动机等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的基调和行为决策,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非但不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度反而会形成企业代理问题的一部分。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向市场释放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有利于提升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资成本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目的: 目前,相关文献大多集中在对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关系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上,而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少有学者进行探讨和分析,本文将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来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作用。由此丰富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视角,为企业提升绩效水平寻找渠道同时为相关部门监管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保护市场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内容和观点: 本文在研究伊始对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绩效进行概念界定,并对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关系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以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随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和信号传递理论对三者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剖析,以为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在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Stata软件,来验证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最后,在理论总结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框架和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预期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本章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明确行文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该部分首先将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对象范围。其次,梳理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关系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以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寻找三者之间关系存在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启示。本章是重要的理论分析部分,只有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打开写作的思维。 第三章为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作用机理分析。在分析相互关系的作用机理之前,介绍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和信号传递理论,这些理论基础是作用机理分析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分析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机理,指出管理层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人,他们负责内部控制的构建、运行、评价和信息披露工作,应当承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并且他们的能力、行为和动机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绩效作用机理分析中指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是有利于降低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并且内部控制信息能够在证券市场上被投资者捕捉,吸引他们对企业的投资,减少融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分析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思路,正是在该思路的指导下,才有本文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结论成果。 第四章为实证分析,该部分是本章的核心章节。首先,提出研究假设。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和作用机理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即:假设一为管理层权力越大企业绩效越高;假设二为管理层权力越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假设三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假设四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部分中介变量。其次,选取样本和数据。主要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9-2013年的数据并剔除金融行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相关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和迪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数据库。再次,变量定义。该部分主要是对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绩效进行量化,这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必经步骤。随后,模型设定。用以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最后,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相应的企业绩效也越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部分中介变量。同时还发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要稍高于非国有企业,并且不同企业之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水平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权力普遍高于国有企业等研究结果。 第五章为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本章也是本文的最后一章。本章主要总结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及对后续研究的进行展望。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研究视角来看,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作为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进行探讨。以往的文献对于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大多限于两两之间的关系上,比如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来验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作用。 (2)从分析路径来看,在验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部分中介变量时,采用了中介效应模型来进行。 (3)从实证发现来看,我国非国有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要低于国有上市企业,并且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差别较大,这些结论的发现为我国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