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探讨抗氧化治疗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氧化应激损伤与慢加急性肝衰竭能量代谢的相关性,得出评价氧化应激损伤的可靠指标,为进一步探讨抗氧化治疗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过程中线粒体形态异常、能量代谢障碍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CCL4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肝纤维化的基础上给予LPS/D-gal联合急性攻击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ACLF组)15例;CCL4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同期经食道灌胃NAC,与肝衰竭组同期给予LPS/D-gal联合急性攻击建立抗氧化治疗大鼠模型(NAC组)15例;不予干预同期饲养的大鼠建立空白对照模型(正常组)10例。造模完成后取各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细胞线粒体,ELLSA法测定线粒体Cytc含量、荧光酶标法测定MPTP RFU;酶标法测定肝组织GSH、MDA、SOD;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肝组织中ROS含量。留取大鼠血液标本,酶标法测定血浆GSH、MDA、SOD。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15例、慢性乙型肝炎15例,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10例。观察三组人群在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及氧化应激指标(GSH、MDA、SOD)等的变化。结果1、CCL4植物油腹腔注射6w,大鼠肝脏呈现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改变,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颜色苍白,与周围组织粘连,表面呈小结节或小颗粒状,边缘钝圆,质地偏硬。光镜下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增粗,未见假小叶。给予LPS/D-gal急性攻击后,光镜下可见原有肝损伤基础上肝细胞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血窦扩张,炎细胞浸润,胞浆肥大。残存肝细胞可见小泡性脂变或空泡变性。2、三组大鼠肝脏及血液氧化应激损伤检测结果显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ACLF组其肝组织GSH、SOD低于正常大鼠及NAC组,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肝组织MDA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及NAC组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肝组织GSH、SOD水平接近正常大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肝组织MDA高于正常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其血浆GSH、SOD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及NAC组,MDA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及NAC组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血浆GSH、SOD水平接近正常大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分别检测三组大鼠Cytc含量,结果为:ACLF组0.997±0.275ng/mgprot、正常组3.966±2.063ng/mgprot、NAC组1.406±0.656ng/mgprot,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别检测三组大鼠MPTP开放情况,结果为:ACLF组123152.094±53925.851RFU/mgprot、 NAC组72524.074±5168.649RFU/mgprot、正常组48260.106±8596.065RFU/mgprot,三组结果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有改善的趋势,P值0.068,与0.05较为接近,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MPTP开放情况与线粒体Cytc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858,与ATP含量呈负相关,r=-0.799;线粒体Cytc含量与ATP生成量呈正相关,r=0.78。6、慢加急(亚急)性患者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其血浆GSH、SOD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ACLF组及慢肝组血液MDA水平均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LF组相比,正常组及慢肝组GSH水平相近,慢肝组GSH略低,ACLF组与慢肝组及正常组血液GSH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CL4植物油溶液连续注射6w可造成稳定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肝纤维化基础上给予LPS/D-gal急性攻击,可造成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2、慢加急性肝衰竭时机体处于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同时MPTP大量开放、Cytc通过MPTP孔道外流入胞浆、ATP生成障碍,这可能是临床上此类病人发生物质能量代谢障碍的原因之一;3、通过外源性补给作为GSH前体的NAC,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机体还原性物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病理结果显示,这种抗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程度上抑制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延缓了肝衰竭疾病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