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是外部或内部事件的选择过程,注意定向是从大量外界输入的信息中选择注意特定信息的能力,是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早期研究通过检查有向和功能连接探索注意定向脑机制,然而对返回抑制和注意偏好的研究还存在探索脑激活和功能连接的阶段,因此本文利用能揭示脑区间因果关系的动态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DCM)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比于脑电的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研究正常人返回抑制以及孤独个体的注意偏好中视觉注意定向脑网络中的因果流向,并揭示其神经机制,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DCM研究线索化范式下返回抑制的注意定向。首先进行三因素被试内方差分析,发现线索靶刺激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的主效应主要激活右背侧和腹侧注意网络,SOA主效应能够反映返回抑制的神经机制,因此采用DCM对右背侧及腹侧注意网络的脑区进行有向连接分析,发现短SOA下存在右背侧注意网络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向,而长SOA下同时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向,长短SOA不存在背腹侧注意网络之间的流向差异。2.采用DCM研究视觉搜索中的记忆效应以及注意和记忆脑区间的交互。先进行三因素被试内方差分析,发现搜索类型主效应激活与记忆有关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根据组随机效应分析,并行搜索激活颞顶联合区(Temporo-parietal Junction,TPJ),抑制DLPFC,串行搜索共同激活TPJ和DLPFC。DCM结果表明在串行搜索中TPJ接受兴奋性刺激输入,与组随机效应分析中TPJ比DLPFC激活强度更大的结果一致,还发现了从DLPFC到TPJ增强的调制连接,而在并行搜索中DLPFC受到刺激抑制。3.研究高低孤独感人群的注意偏好。发现高孤独组观看面孔与建筑混合图片时,与人脸识别有关的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下顶叶等激活强度高于低孤独感组,在对探针图片效应分析时,也发现高孤独感存在对面孔的注意偏好,采用DCM探索了FFA和前后TPJ之间的信息流向差异,发现高孤独组存在FFA→后TPJ之间的连接,低孤独组存在FFA与前TPJ的双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