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流程再造作为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一种重要范式,广泛存在于政府治理活动之中,逐渐成为改善政府治理绩效、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以及最大化公共利益等影响政府治理目标顺利实现的一股重要力量,目前已经演变成为政府治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焦点。但是,我国在引入这种范式来促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来自于公共领域对这种范式的巨大需求,而另一方面却是这种范式在公共领域陷入了相当程度的困境与非议。如何才能有效识别这种范式持续发展的动力、可能遇到的制度瓶颈、目前所处的演化阶段和需要采取的对应策略?以及将为解决我国热点治理问题带来哪些有益启示?都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已有的关于政府流程再造的动因分析、关键路线图、效果评估和解决策略等四条研究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整体性制度分析框架,分别选取了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动力机制、约束条件、演化形态和对应的解决策略等四个核心内容作为前沿领域展开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同时选取哈尔滨市政府流程再造的三个试点作为精致案例展开了对应的实证分析。研究中,除了应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手段以外,还特别注重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数据挖掘相结合,以及博弈论、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工具的交叉使用,广泛吸收了BPR、组织冲突、集体行动、系统演化,以及政府治理等交叉学科体系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精髓。在广度与深度兼顾的理论视域下,经过科学严密的系统论证,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和创新成果。研究表明: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对“非均势”行政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之中。需要辅之以“安全阈”的机制设计和引进相应的制度救济措施;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关键阻碍,主要是体制层面的纵向事权配置模式。需要设定相应的责任分割机制和推进制度创新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现阶段的典型模式,是一种低效的演化形态。需要不断缩小行政服务中心的影响和鼓励和支持其他流程治理创新模式的涌现;我国政府流程再造具有多元目标指向性。再造的方式、面临的问题、选择的策略,以及推动的力量都具有显著的多元目标指向性,需要与具体适用对象的实际相融合。以上研究结论也是BPR在适用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时的理论拓展和经验积累,政府流程再造赋予了BPR许多新的特质。总之,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框架、开展的论证工作、取得的研究结论和创新成果,拓展了已有理论的容纳空间,明晰了理论迁移的边界条件。有利于对政府流程再造引入制度救济的认识,有利于政府流程再造采取必要的政策协同,有利于丰富对政府流程再造演化形态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政府流程再造多元目标指向性的认识。还可以为把握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关键环节,审视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成本收益,选择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介入时机等多个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