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基材料的缺陷调控及其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储能设备需求的不断增长,比传统二次可充电电池具有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而受到关注。但是超级电容器较低的能量密度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根据公式EA=1/2CV2(EA:能量密度;C:电容;V:工作电压窗口),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可以通过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容和/或扩大器件的工作电压窗口实现提升。采用高性能过渡金属基材料作为电极材料,组装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被认为是提高输出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然而过渡金属基材料在储能反应中普遍存在电导率低、电荷转移动力学慢、电化学稳定性差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作为电极材料的应用。针对这些挑战,论文通过调控材料组成与形态、引入结构缺陷等策略来提高过渡金属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调控组成成分、形态结构策略制备了α-Mn O2-Mn3O4杂化材料。利用可控的Na BH4还原,通过α-Mn O2纳米线表面原位剥离生成Mn3O4纳米颗粒。结果表明当Na BH4浓度为0.05 M时,产物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0 A g-1的电流密度下,Mn O2-Mn3O4纳米杂化材料的质量比电容达到278.2F g-1,即使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电极仍保留了初始比电容的99.3%。此外,以Mn O2-Mn3O4和AC(Activated carbon,活性炭)分别为正极和负极组装了Mn O2-Mn3O4//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153 W kg-1的功率密度下,其输出的能量密度可达~41.3 W h kg-1;这可归因于,一维α-Mn O2纳米线为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附着在纳米线表面的Mn3O4纳米颗粒为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第二,采用双缺陷工程策略,通过协同地引入F-离子和表面S空位来改善F-Cu Co2S4-x的反应动力学。对掺杂F-离子和S空位前后,材料的物理性能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探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晶格中引入F-离子和S空位,可显著增加材料中Cu、Co的低价离子的含量,提高电导率,从而改善表面活性并加快反应动力学,实现电容性能的提升。所制备的F-Cu Co2S4-x在电流密度为1 A g-1下表现出的质量比容量可达2202.7 C g-1;并且在20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极仍保留了初始比容量的96.7%。以F-Cu Co2S4-x和AC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组装的F-Cu Co2S4-x//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897.39 W kg-1的条件下可以输出的能量密度可达49.8 W h kg-1,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第三,采用结构调控和表面缺陷工程策略制备了以金属-有机框架(MOF)为模板的P-Co3O4@PNC杂化纳米片。其中掺杂P异质原子的Co3O4纳米颗粒原位生成,并均匀分散于导电的P,N共掺杂碳基质中。这种混合体系结构缩短了离子扩散距离,扩大了表面积/体积比,并具有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与结构缺陷。另外,电化学活性位点/界面可用性的改善,增强了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因此加速了电荷转移动力学并实现优异的电荷存储能力。所制备的P-Co3O4@PNC杂化纳米片在电流密度为1 m A cm-2的测试标准下表现出的面积比容量可达614m C cm-2,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由P-Co3O4@PNC和PNC自支撑电极构成的P-Co3O4@PNC//PNC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750 W kg-1的测试条件下输出的能量密度可达69.6 W h kg-1,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即使在20 A g-1下进行10000次循环充放电后,仍可以保留其初始比电容的96.8%。此外,所组装的P-Co3O4@PNC//PNC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与机械稳定性,即使处于不同弯曲状态下,它们的电容也没有明显的衰减。第四,通过在材料表面掺入P异质原子和S空位,提高P-Ni Co2S4-x的离子扩散动力学,进一步证实缺陷工程在不同材料体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引入P异质原子和S空位可有效提高材料内在电导率,并诱导形成低氧化态的Ni和Co离子,从而加速电荷转移动力学,丰富Faradaic氧化还原化学反应。此外,P原子取代了晶格中部分S位点增强了材料的共价特征,从而提升了表面电化学反应活性并改善了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P-Ni Co2S4-x在电流密度为1 A g-1时表现出的质量比容量可达1806.4 C g-1,即使在30 A g-1的下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P-Ni Co2S4-x电极仍可以保持初始比容量的95.5%。采用P-Ni Co2S4-x和AC自支撑电极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组装成的P-Ni Co2S4-x//AC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800 W kg-1的测试标准下输出的能量密度可达68.2 W h kg-1,并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此外,该P-Ni Co2S4-x//AC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即使处于不同的弯曲状态下,产生的电容衰减可忽略不计。总之,通过采用调控材料组成与形态、引入结构缺陷等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超级电容器过渡金属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ol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具有全天候、实时和高精度的优势,是20世纪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蕴含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的创新。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至今,GNSS导航定位的理论与技术层面都经历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全球导航系统从单独的GPS系统逐渐发展成GLONASS、Galileo以及北斗等多系统,信号也从最初的双频信号朝着三频
基于分类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使用历史软件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并使用该模型预测新的软件模块是否存在缺陷。根据预测结果,软件测试人员会对所有被预测为有缺陷的软件模块都分配相等的测试资源,导致了有限的测试资源的浪费。面向排序的缺陷预测方法利用学习排序算法建立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预测的缺陷个数对软件模块进行排序,通过指导软件测试人员优先测试包含更多缺陷的软件模块,因此相比于基于分类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可以更有效地
随着各种微型化、集成化和高频化电子设备的爆炸式增长,电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因吸波材料能从根本上减弱电磁波的危害,从而使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锰氧化物具有良好的介电损耗能力、适中的阻抗匹配、优异的耐候性及相对较轻的质量,是当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吸波材料,其晶型丰富、形貌多变、制备方法简单、产量大、成本低廉、自然界资源充足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在吸波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其损耗机制单一,电导率低,且匹配
近些年,随着开源软件和开源社区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诞生了诸多类型的在线问答平台供软件开发者使用。软件开发者利用这些在线平台来共享开源项目、搜索代码方案、解答开发疑惑、分享开发经验和学习开发技术等,以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开发质量和提升自身的开发水平。如今,这些平台包含了数百万个开源项目和数亿行源代码可贡献大量的代码解决方案,这对软件开发活动中的概念理解、代码复用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这类为开发者提供
随着传统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微电网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传统能源结构的转型,还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与集中式、大容量的热力发电厂不同的是,交流微电网系统由于其分布式能源的能量密度较低、单机容量较小,故而须要大规模装机才能保证有效的输出功率,特别是在与大电网分离的孤岛模式下。然而随着分布式发电单元数量增多,整个微电网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会呈现高阶多维的“维数灾”情况。故传统的对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3-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35mg·kg-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再按照空腹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桃核承气汤低剂量组(11.7g·kg-1),加味桃核承气汤高剂量组(23.4g·kg-1)
由于墙体的独特表现力和其显著的位置,以墙体形式来区分建筑类型是一种重要的划分方式。本论文以抚河流域优秀的清水砖墙建筑为代表,通过深入研究和剖析清水砖墙建筑的形态和青砖的品质特征,进一步明确以抚河流域清水砖墙建筑为代表的赣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应该占有的独特地位。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及结论为:第一部分,论文的第二章,采用历史和文献研究法对抚河流域的地理、文化、技术背景进行梳理。重点研究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地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备呋喃唑酮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模型,综合运用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抗纤益心方治疗DCM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鉴定筛选DCM心肌组织差异蛋白及差异代谢物的表达概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对抗纤益心方治疗DCM的潜在作用靶点分析,综合探讨抗纤益心方治疗DCM的作用机制,为抗纤益心方在临床的推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自问世以来,已被应用于多种多样的生物分析问题。在分析生物样品中,包括活细胞和固定化的生物大分子,例如酶,抗体和DNA片段方面,SECM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与其他扫描探针技术相比,SECM不仅可以观察到生物的形貌,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高空间分辨率地收集到生物表面的化学信息。SECM作为一种成像技术,对提高SECM扫描成像分辨率一直是SECM研究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因
Warburg效应(又称有氧糖酵解)作为一种细胞特殊的能量代谢模式,首先被发现存在于所有肿瘤细胞之中。其特点是细胞大量摄入葡萄糖并通过糖酵解途径代谢为乳酸,并利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ATP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即使细胞的生存环境并不缺氧,细胞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也依然受到抑制。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有氧糖酵解在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以及T细胞的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关于有氧糖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