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临床的实际操作中,全瓷冠备牙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微量误差(尤其是在前牙的切角和后牙的牙尖处,经常会出现牙备过量的情况);桩核制作因为是手工操作,也难免会出现类似误差。这就使得全瓷冠制作时,要牺牲一层瓷的均匀度。为了给如何应对这一临床普遍现象提出可靠性建议,本实验在不影响全瓷冠修复体外形美观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辅助建模技术,设计了理想与实际常见误差的预备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用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模型。在标准化其他条件的前提下,采用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瓷层均匀度变化对全瓷冠应力分布的影响,以期为确定瓷层形状,提高全瓷冠结构强度的修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RFPA软件和深腾1800超级并行计算机建立起下颌第一磨牙外形的二维数值研究模型。分为两组:以金属桩核为预备体组和以牙本质为预备体组。每组分为三种:理想型,备牙(桩核制作)标准,内外冠瓷层均可达到均匀型;内冠均匀型,备牙(桩核制作)有误差,制作全瓷冠时使内冠均匀,外冠不均匀;外冠均匀型,备牙(桩核制作)有误差,制作全瓷冠时使外冠均匀,内冠不均匀。六种设计(2*3)均在在咬合面中央进行垂直方向力学加载,加载量由0牛顿直至任一瓷层出现破损。应用RFPA系统软件处理程序对模型进行处理。比较不同模型的全瓷冠两瓷层在负荷下破损开始出现的位置和破损时负荷的大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金属桩核上制作全瓷冠时,破损从表面瓷层开始;为了弥补桩核制作误差而使氧化锆内冠不均匀但饰面体瓷外冠均匀时,破坏力学分析下受力破损负荷略大于氧化锆内冠均匀而饰面体瓷外冠不均匀者,但二者与理想正常预备体上的全瓷冠(双层瓷均匀)相比,差别均不大(二者分别为618.6N,600.6N,理想数值为621.72N);但当在牙本质材料上直接制作全瓷冠时,破坏从内部开始,氧化锆内冠不均匀饰面体瓷外冠均匀者明显大于氧化锆内冠均匀而饰面体瓷外冠不均匀者,且二者与理想型相比均有所减小(二者分别为146.32N,120.41N,理想数值为166.17N)。结论:1全瓷冠制作在金属桩核上比在牙本质上能承受更大的外界破坏力,且破坏先从表面瓷层开始;2金属桩核制作误差对全瓷冠制作影响不大,两种不同设计均可取得较好抗力,具体制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3在牙本质上制作全瓷冠时,建议尝试提高基底冠厚度;4临床上在牙本质上预备全瓷冠空间时出现的误差,建议制作时尝试使用氧化锆瓷层恢复,以保证饰面瓷均匀度,这样能够提高抗力。同时,本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将很多其他条件标准化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因此只能给临床制作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建议,并不能作为完整的证据。如果需要正式的推广向临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