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对肌内效贴对下肢力量及连续纵跳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部位扎贴对下肢肌肉力量与运动表现产生的可能影响,为肌内效贴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方法:选取体育学院30名男性学生作为受试者,运用促进肌肉的扎贴方法对股四头肌和腓肠肌进行肌内效贴扎贴,运用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受试者三个角度(60°/s?120°/s?180°/s)扎贴肌内效贴前后的下肢肌肉力量进行采集,运用促进肌肉的扎贴方法对股四头肌和腓肠肌进行肌内效贴扎贴,运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以及KISTLER三维测力台分别对受试者连续纵跳35次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采集。等速肌力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对连续纵跳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纵跳次数和不同组别下的差异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膝关节扎贴肌内效贴,伸肌峰值力矩优势侧在120°/s、60°/s、非优势侧在60°/s时扎贴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肌峰值力矩在3个角速度下扎贴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扎贴肌内效贴,伸肌峰值力矩优势侧在60°/s时扎贴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肌峰值力矩在非优势侧60°/s时扎贴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伸肌峰值力矩在120°/s、180°/s时扎贴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在60°/s时,非优势侧伸肌达最大力矩的时间扎贴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在60°/s时,优势侧屈肌达最大力矩的时间扎贴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踝关节去体重峰值力矩在60°/s时扎贴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扎贴前后屈伸肌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纵跳高度随着纵跳次数增加显著下降(P<0.01),扎贴后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四头肌扎贴肌内效贴连续纵跳,地面反作用力蹬伸峰值显著增加,扎贴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关节角度都随纵跳次数增加显著变大(P<0.05),膝关节在扎贴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踝关节扎贴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5)随着纵跳次数的增加,扎贴前后纵跳蹬伸时间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股四头肌扎贴后纵跳蹬伸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扎贴后连续纵跳缓冲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扎贴部位和组别之间的交互效应对所有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1)膝关节扎贴肌内效贴,伸肌峰值力矩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在较慢角速度下有显著性增长。踝关节扎贴后伸肌峰值力矩在60°/s时两侧均有显著增长。表明在较慢速度下扎贴肌内效贴可以增加下肢伸肌肌肉等速向心性收缩肌力,且优势侧扎贴效果优于非优势侧。(2)扎贴肌内效贴对下肢肌肉达到最大峰值力矩的时间有一定影响,在较慢角速度下能够减少下肢肌肉达到最大峰值力矩的时间,在较快角速度下扎贴肌内效贴对下肢肌肉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差异。(3)扎贴肌内效贴对连续纵跳高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影响,股四头肌扎贴肌内效贴纵跳,蹬伸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显著增加,蹬伸效益增加。(4)股四头肌和腓肠肌扎贴肌内效贴,缓冲结束时,膝关节角度增大,缓冲幅度有所减小,蹬伸时间呈现缩短,蹬伸、缓冲时间比减小,表明在运动时扎贴肌内效贴对提高起跳速度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