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城郊新市民群体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三年前,一项关于长三角地区城郊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研究的调查指出,城郊新市民群体的幸福感偏低,并且存在区域差异和内部差异。主观幸福感的社会适应理论认为,个体对于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所导致的新的生活事件,最初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适应这种新的生活事件,使其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经过三年,城郊新市民群体的幸福感是否发生变化?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的产生?这些问题都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社会适应理论中的影响因子作为分类指标,以实证调查的数据作为依据,考察了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的实际状况,将其与三年前的数据进行比较。笔者发现,城郊新市民群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总体幸福感有所提升,但是依旧不高。且群体内不同组别人群的幸福感水平不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社会适应的三方面主要内容,经济适应、生活适应、心理适应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影响城郊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的关键性因素,分析总结城郊新市民群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幸福感提升的既有优势与现实困境,并提出可干预的方向。具体的,笔者发现,征地补偿款的不足并不是唯一且根本的影响城郊新市民群体幸福感水平的关键因素,城郊新市民的主体体验也很重要,这种积极情感的提升除了依靠城郊新市民群体自身为实现市民化所做的努力外,也不能忽略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网络的促进作用。城郊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议题,它既需要考虑心理学中微观的个体性差异,也不能忽略社会学所关注的宏观的社会因素。对于城郊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的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幸福感的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也为其他移民群体的社会适应和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