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苓桂术甘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茯苓、肉桂、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的功效,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目前关于该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效作用及临床应用,缺少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化学成分分析、血清药物化学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方法,采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超高效液相串联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UHPLC-ESI-Q-TOF-MS/MS),对苓桂术甘汤的药效物质、体内代谢转化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苓桂术甘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苓桂术甘汤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不同来源产地的药材制备的16批苓桂术甘汤样品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苓桂术甘汤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对22个共有峰进行了确认。通过对照品对照确认了22个共有峰中15个峰的成分,分别为桂皮醛、新甘草苷、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尔酮B、异甘草素、山奈酚、丁香酚、异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峰归属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HPLC指纹图谱中的成分主要来源于白术和甘草。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数据的RSD<4.0%,且具有一定的专属性。HPLC指纹图谱信息丰富,能够全面、整体评价复方汤剂质量,能用于该方剂的定性检测方法。2.苓桂术甘汤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ESI-Q-TOF-MS/MS),对苓桂术甘汤中的分进行全面分析,样品在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下进行了测定。参考文献和数据库的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最终从苓桂术甘汤中定性鉴定出了154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甘草苷、甘草素、芹糖甘草苷等)、三萜类(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有机酸类(肉桂酸、咖啡酸等)、倍半萜类(白术内酯Ⅲ、苍术酮等)、香豆素类(香豆素、对香豆酸等)等成分。UHPLC-ESI-Q-TOF-MS/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能准确、高效鉴定复方汤剂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3.苓桂术甘汤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分析为了进一步阐明苓桂术甘汤的药效物质基础,采取了整体动物模型,模拟药物口服入血的过程,分析药物入血后血浆、尿液、粪便中的原型化合物和代谢产物。从生物样品中检测到了45个原型化合物,其中1个成分来自茯苓,3个成分来自肉桂,3个成分来自白术,36个成分来自甘草,2个成分为未知化合物,这些成分可能是苓桂术甘汤中的有效成分。采取Metabolitepilot软件和Peakview软件分析生物样品,从生物样本中鉴定出了238个代谢产物。由于同类的成分在体内具有相似的代谢过程,本章还对原型化合物进行了分类,从每个类别选取了一个含量较高具有代表性的成分,对其代谢途径进行了推测。本章节中检测到的入血原型成分和代谢成分有可能是苓桂术甘汤的药效成分,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4.苓桂术甘汤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药品质量是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苓桂术甘汤作为一个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目前还缺少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章实验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苓桂术甘汤中甘草苷、甘草酸、肉桂酸、白术内酯Ⅲ这4种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这4中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数据的RSD<3.0%,加样回收率在90%-103%之间,符合药典规定,该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可用于苓桂术甘汤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