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中国大部分铁路桥梁采用混凝土预制梁,但是常规混凝土材料存在强度偏低、耐久性不足、抗震性差等问题.不仅不利于混凝土桥梁向轻质、大跨方向发展,又影响桥梁的安全性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大部分铁路桥梁采用混凝土预制梁,但是常规混凝土材料存在强度偏低、耐久性不足、抗震性差等问题.不仅不利于混凝土桥梁向轻质、大跨方向发展,又影响桥梁的安全性能与使用寿命,而且需要很高的维护和加固费用.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等优良的力学性能.为了将这一新型材料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该文在国内外RPC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将RPC应用于铁路桥梁,对RPC跨度24米后张法预应力T型梁进行设计,并对其正截面抗弯性能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首先参考现有铁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初等梁理论,采用RPC材料和基本构件的各种力学参数指标对跨度24m预应力T型梁进行设计,拟订截面尺寸、配置钢筋,计算预应力损失;对强度、刚度、裂缝等进行检算.以所设计梁为基准,根据模型的相似理论,设计试验模型梁,并确定其荷载大小及加载方式.然后利用ANSYS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建立分离式的有限元模型,对既定的实梁和模型梁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对模型梁进行室内静载试验,在运营荷载作用下试验梁保持很好的弹性并且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试验结果和理论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最后借鉴普通钢筋混凝土截面分析的一般方法,根据RPC材料的特性进行一系列假定,推导出其正截面强度的极限承载力,从推导结果看所设计RPC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安全系数为3.17,安全储备比较大.通过该文的研究,从刚度和承载力方面看,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应力梁代替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梁完全可行.而且RPC梁和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截面尺寸减小,节省原材料,有利于向轻型大跨方向发展;无需配置普通钢筋,施工工艺简便.
其他文献
对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定位及估计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研究课题,结构损伤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土木、机械和核工业中,是一门建立在损伤机理、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技术
随着“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实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代替粘土砖,成为墙体材料改革的主导墙材之一,近年来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砌块砌体的抗
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软粘土中的CCG注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然后,结合实际工程对CCG注浆进行了应用研
在钢结构建筑中,梁柱节点作为钢框架中的关键连接部分,其连接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反应。在传统的设计和分析当中,一般都假定结构为纯框架受力,在对梁柱节点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在近二三十年得到广泛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相当数量裂缝病害,尤其是箱梁锚固区裂缝、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连续复合螺旋箍约束混凝土柱的应用和推广,总结和归纳了有关连续复合螺旋箍约束混凝土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连续复合螺旋箍约束混凝土柱强度计算公式
本文结合迭合梁模型的现场实测,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并将其与理论分析相对比,给出了迭合梁温度场分布特点和温度变形规律。鉴于日照下迭合梁瞬态温度场时程分析的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地域的限制导致对昔格达土这种土质认识不足,在攀西地区地震、降雨等诱因导致的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昔格达土质的特殊工程性质逐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SSI)是近几十年来地震工程领域中的热点前沿问题之一,相关的研究分析对于正确了解结构的地震动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国内外对相互
结构损伤诊断已经成为近年来工程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输电线塔工程相对于其他结构,有着特殊的外在环境,常年受风雨作用和侵蚀,因而其易损性也更大,一般的检测理论难以满足监控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