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和农民生活的主要来源,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但目前农村地区耕地撂荒、小规模兼业经营相当普遍,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是提高耕地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对实现耕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现有耕地流转的研究成果,学者们更多的关注于东部发达平原地区,而大多研究主要以宏观角度对耕地流转的制度背景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另外,在对农户意愿和行为的研究过程中,部分学者并没有严格地进行划分,在相应的影响因素选取上也体现得不够周全。本文基于农户的微观视角,以地处西部山地丘陵区的重庆市涪陵区和綦江区为例,将农户的意愿和行为分别进行了探讨,并建立起决策行为模型,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农户在耕地流转中的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两个地区的农户进行对比分析,在所得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根据农户调查获取的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域内耕地流转较为普遍,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流转情况来看,转包成为了耕地流转的主要途径,农户则更愿意与邻居或熟人发生流转,并表示出了流转时间的不确定性。在流转过程中,农户的流转行为大多是私下进行的,且只有口头上的协议,对于整个流转过程并无有效的法律保障。这些都使得区域内的耕地流转存在着诸如耕地成片流转难、流转对象及方式较单一、流转市场有待完善、农户法律意识淡薄和政府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2)研究区域内,愿意进行耕地流转的农户占有绝大多数,但两个地区的农户表现出了不同的流转意愿。涪陵区农户的流转意愿主要以转出为主,綦江区农户则主要以转出意愿和不愿意流转为主。通过回归分析,除家庭人口规模、最远耕作距离和对耕地的依赖程度三个因素具有相同的作用外,涪陵区农户是否愿意发生耕地流转还受到家庭年人均收入和承包耕地总面积的影响,而綦江区农户则为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3)农户意愿作为一个中间变量,更多的受到农户自身因素的影响,但其最终能否实现,又较多的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大部分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户更愿意转入耕地进行规模化生产,但是由于周围耕地供给的限制以及信息传递的阻碍,使其转入意愿不一定能实现;相同情况下,部分以非农生产为主的农户,其转出耕地意愿由于受到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也不能如愿。另外,一些不愿意流转的农户,在政府的影响下,仍然进行了流转。这些都表现出耕地流转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复杂性。(4)农户流转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涪陵区和綦江区农户流转行为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其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的农户在耕地流转过程中受到相同因素的作用,农户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政府行为和流转市场的完善程度都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影响,而相关政策和周围耕地闲置情况的作用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