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为迎合市场需求的通俗文学和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闭门造车”的纯文学越来越不能反映时代的巨变和巨变中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真实面貌,文学慢慢丢失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些有识之士有感于此,积极倡导文学作品努力反映底层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底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这一倡导得到了广大评论家和作家的关注,底层文学迅速发展为新世纪前后文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过于强烈的现实社会责任,又束缚了底层文学审美境界的进一步提高,造成了“道德说教”的不良结果。 “序言”部分主要对底层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地梳理,突出强调各种论述关注底层文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文学叙事伦理;同时,还对“叙事伦理”这一范畴的不同理解作了简单地介绍,为本论文的写作做点前提性说明。 第一章主要从故事伦理的角度阐述了底层文学的道德关怀,指出作家基于现实的悲悯情怀普遍性地书写苦难、简要论述底层文学苦难的不同类型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底层文学对现实的关注、对苦难的叙述所体现出的现实性和终极性的精神向度。 第二章主要探讨底层文学隐含的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思考,分析了底层文学作家逆转了新时期文学对现代化发展的美好预设和想象,通过底层群众的现实生活来反思经济建设的成就,在作品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呼吁重构良好的经济伦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和谐。 第三章主要叙述伦理的角度讨论底层文学的艺术价值问题,认为底层文学由于过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文学的审美性,存在叙事模式化的倾向,没有实现审美“自由”的艺术境界。同时以《玉米》为个案,指出底层文学作品也有较好地处理了现实和文学艺术的关系,使得文学形象既是现实的典型,又能超越现实,实现审美“自由”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