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we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城镇化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伴随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先期经验与教训,广大中西部地区城镇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正是在这种现实发展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城镇化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取得了较丰厚的成果。但是可以看出研究的重点仍局限于沿海发达地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城镇化动力机制、城镇化演化规律,对中部欠发达山区的研究较少,对湖北省大别山区城镇化路径研究更为欠缺。基于此本文选取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路径为研究对象,以GIS分析方法为依托,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手段探寻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适合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的城镇化路径。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基本数据的收集,建立湖北大别山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10年间经济发展数据库;(2)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地图分析手段,对湖北大别山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进行综合分析;(3)建立了基于人口、空间、产业、城市建设、社会生活为代表的3大类12个指标的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工具,获取了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利用ArcGIS的Moran’s Ⅰ进行聚类分析,理顺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发展的问题;(5)建立以“强中心型”、“产业互动型”、“空间公平型”的城镇化路径体系,并相应提出制度与政策保障措施。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水平整体保持上升趋势。本区当前人口大量外流,异地城镇化趋势明显,城镇人口保持上升;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保持低效率扩散状态,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重较大;产业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是传统的“二三一”模式。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层次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对城镇的带动作用有限;特色资源开发有限,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人口外流严重,本地就业机会缺乏;城镇化动力不足,城镇经济发展落后;内部发展机会空间差异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强中心型”、“产业互动型”、“空间公平型”为代表的城镇化路径,构建湖北大别山区城镇化整体路径。最后提出住房保障制度、居住证制度、城镇建设管理权限划分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四大制度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植物单株及其器官组织的3D可视化模型,对于深入认识植物生长机制、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关系、指导作物栽培、育种和生产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当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次的南北分裂战乱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前期,伴随着西北各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大量中原民众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但是,到了南北朝后期,北民南迁
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和犬传染性肝炎是严重危害犬业的3种重要传染病。由于这3种传染病都是病毒性传染病,预防接种是控制其发生的重要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
目的:结肠癌(Colon Cancer)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结肠癌的发病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而在我国,它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则位于第
目的:通过Taqman 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microRNA-224(miR-224)在大肠癌癌组织、相应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应用平板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因循”,对有关老子的思想以及战国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做了详细研究,详细论述了作为“因循”思想的起源的老子思想里“自然无为”的理论以及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历史特征就是此起彼伏的民户大迁徙。以往学者们多注意西北各少数民族内徙和永嘉丧乱后北民南迁的情况,对魏晋南北朝
研究背景:大肠癌(colorectalcarcinoma)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我国居第4位。据统计,自1975年以来,结直肠癌发生率呈一个
具有人格坚韧性的人被称作应激阻抗者,他们是一些特别能对抗或耐受紧张性刺激的人。个体之间对应激的耐受力有很大的差别,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坚韧性的大小。国外学者对
随着微电子集成技术和组装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和逻辑电路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工作频率急剧增加,半导体的环境温度向高温方向变化,为保证电子元器件长时间可靠地正常工作,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