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n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特殊,全区303.3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55.29万人,女性人口是148.01万人口,农牧区的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的75.9%,大约是220万。较快的人口增长率和较慢的收入增长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西藏自治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西藏农牧区医疗系统是基于免费的医疗保障系统,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西藏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西藏农牧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但是政府免费的医疗资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的需求。1993年的时候颁布了《自治区免费医疗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西藏自治区地(市)、县三级财政为农牧民大众每人每年的无偿的医疗专项经费。1997年,根据中央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西藏自治区提出了在免费医疗基础上建立和推行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同年9月西藏自治区提出了建立和发展合作医疗试点的原则、措施等。12003年《西藏自治区免费医疗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区所有农牧民,进一步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到2006年底的时候,全区农牧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的面积达到了74个县(市),692个乡镇所有农牧民。加强全区农牧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协调与全国各地区相一致的小康社会建设步调,切实实现农牧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利益、全区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西藏的历史,文化特征,通过大量搜集文献,分析西藏农牧区合作医疗体系的现状并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对文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对农村医疗体制研究进行阐述。西藏处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基础设施落后,卫生事业建设起步较晚,农牧区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严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保障农牧民能顺利就医、提高农牧区的卫生条件、质量。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主要介绍医疗保障、城镇医疗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及西藏农牧区医疗保障的相关概念和公共物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平效率理论。第三章对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藏医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对农牧区农牧民合作医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四章对上海、山东、新疆等各省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西藏农牧区农牧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完善获得可借鉴的经验。第五章提出了完善西藏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如:巩固完善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农牧区医疗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普及和提高农牧区医疗知识水平.继承和发展藏医药事业。
其他文献
提出了冷热电三联供(CCHP)系统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将集中设置在能源站中的普通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替代,并分散设置在园区多个制冷站内,室外冷热水管网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逐步引入,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并同北京、天津形成了京津冀经济圈。我们回头反思,是否是只顾及了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环境污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国当下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博客网站。自2005年成立以后,网站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平均月访问量超过有着百年历史的《纽约时报》,并在2012年凭
<正> 2005年中国国际机床展展出的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普遍向高速化、精密化方向发展,主轴转速达到10 000r/min以上的机床比比皆是,最高的已达到40 000r/min 以上。为了迎合这
对温室大棚内自然发生的黄瓜白粉病进行施药防治试验,观察25g/L壳聚糖AS单剂处理及其与氮、磷、钾混用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明
风水术又称堪舆、地理、青乌术等,是我国古代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有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我们面临着资源枯竭、气候变暖、生态失衡等严重的挑战,改变现在固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是我们目前找到的最好办法。绿色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随着现代三维扫描技术的提高,三维点云建模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建模方式,对点云模型的处理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了对被测物体进行重建,首先需要获得物体表面的真实数据,但是
<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上,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翻阅字典,发现字典上对"问题"的解释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可见,课堂上
政风行风热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纠风工作不断深入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广泛开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纠正不正之风的一个有效载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