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实验研究对比 ALPPS(Assco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组与假手术组不同时间行二期肝切术术后大鼠存活率是否有差异性,其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收集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一期术后不同时间点行二期肝切除术后SD大鼠的存活率。建立剩余肝再生率与二期肝切除术后存活率、二期肝切除时间点、肝功能变化的关系趋势图,综合分析探讨大鼠行二期肝切除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95只,质量230±20,随机选取5只大鼠作肝解剖研究并测量SD大鼠平均肝质量,剩余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n=30)大鼠开腹后分离右外侧叶、左中叶及左外侧叶的门静脉支,结扎切除尾状叶。ALPPS组(n=60)大鼠开腹后分离右外侧叶、左中叶及左外侧叶的门静脉支并予以结扎,切除尾状叶,行左右肝中叶肝实质80%的离断[1]对照组随机数表分为5组,S1、S2、S3、S4、S5 n=6,各组于一期术后1、3、7、10、14天不同时间点抽血测量大鼠血清 ALT(Alanine amiontrasferses,谷丙转氨酶)、AST(Aspartame transaminase,谷草转氨酶)浓度并行二期肝切除术。ALPPS组随机数表分为5组,A1、A2、A3、A4、A5 n=12,每组又随机分为手术组和测肝组n=6,手术组于一期术后1、3、7、10、14天不同时间点抽血测量大鼠血清ALT、AST浓度,并行二期肝切除术,测肝组各组大鼠分别于一期术后1、3、7、10、14天处死各组大鼠并测量残余HRR(Hepatic regeneration rate,肝再生率)。收集数据:抽血检测各组大鼠分别于1、3、7、10、14天不同时间点行肝切除大鼠术前血清ALT、AST浓度,记录二期肝切除术后ALPPS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一周内存活率。结果:ALPPS组大鼠一期术后 1、3、7、10、14 天 ALT(U/L)浓度分别为 768.9±106.2、245.1±25.8、60.2±12.4、50.9±10.2、42.3±11.2;AST(U/L)浓度分别为 1230.3±227.1、381.3±45.5、261.3±25.0、159.8±24.7、107.5±7.2。对照组各组大鼠术后 1、3、7、10、14 天 ALT(U/L)浓度分别为 32.5±9.12、35.3±8.85、34.0±6.01、32.0±6.14、30.4±4.05;AST(U/L)浓度分别为 105.8±11.6、102.1±11.2、103.6±12.5、100.2±11.5。数据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ALPPS组大鼠一期术后ALT、AS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ALT、AST浓度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PS各组大鼠二期肝切除术后存活率(%)分别为0、33、67、83、83。对照组各组大鼠二期肝切除术后存活率(%)分别为0、0、17、33、33。ALPPS组与对照组相比,二期肝切除术后ALPPS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存活率,大鼠生存时间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各对照组与ALPPS组术后大鼠一周内的生存情况用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1 比 A1;S2比A2组P>0.05认为生存率无差异,S3比A3;S4比A4;S5比A5组P<0.05生存率有差异。将ALPPS组大鼠一期术后不同时间点与ALT、AST浓度变化、肝再生率、二期术后存活率绘制成关系趋势图,由关系趋势图观察,认为从一期术后一周左右大鼠肝再生率、肝功能、肝切除存活率变化趋于平稳。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ALPPS二步肝切除大鼠模型,由趋势图观察一期术后一周左右大鼠肝再生率、肝功能、存活率变化趋于平稳。且由Log rank检验分析得出大鼠一期术后≥7天行二期肝切除,术后大鼠生存率具有差异性,因此大鼠ALPPS手术应于一期术后不少于7天行二期肝切除是理论上相对较好的时机。临床上也可借鉴本次实验理念,收集以往数据,推算需行此术式的患者二期肝切除的最佳时机做为参考,并针对不同肝切除的病患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