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火炬计划的开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使得更多依靠创新思维、自主研发的企业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面临着上市难、融资难、发展瓶颈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10月,创业板在深圳交易所拉开了序幕,创业板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众多具有创新能力且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为大多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为众多达不到主板上市条件的创新性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板块,创业板市场的成立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会计盈余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出现的粉饰报表、虚增利润等等行为使得把盈余质量的研究摆在了突出位置。公司管理层过度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误导投资者做出不切实际的投资决策,损害了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仅会降低盈余质量,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深入研究盈余质量,特别是对行业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对各行业的盈余质量评价具有借鉴意义。除此之外,还对规范公司行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文章实证研究将选取创业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盈余质量的关键特性出发,以此构建评价体系。同时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在特征考虑在内,体现研究的针对性。在构建盈余质量评价指标时,首先从盈余质量的核心特征出发,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2014-2016年的盈余质量的整体分值,使用聚类分析法对整体情况作分类汇总分析,以此对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年度趋势分析、年度地域分析、年度性质分析、组内对比分析以及各因子相关性分析。此外,选取在创业板上市且样本量占据绝大多数的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两类典型企业做案例对比分析,并针对不同的企业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最后对所建立的盈余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分类检验和LS回归检验,以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