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子宫基质细胞在胚胎植入后会发生大量的增殖和分化,这一过程被称为蜕膜化。已有很多分子被报道在这一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涉及到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7(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7,Rbbp7)被认为是多种组蛋白修饰复合体和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了Rbbp7在小鼠围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基质细胞在胚胎植入后会发生大量的增殖和分化,这一过程被称为蜕膜化。已有很多分子被报道在这一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涉及到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7(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7,Rbbp7)被认为是多种组蛋白修饰复合体和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了Rbbp7在小鼠围植入期子宫和人工诱导蜕膜化子宫中呈现特征性的时空表达,且Rbbp7能够响应孕激素-孕激素受体信号,被显著诱导表达,这提示它在植入后子宫发育过程中发挥生理学功能。通过运用小鼠原代子宫基质细胞体外诱导蜕膜化模型联合siRNA敲降方法,我们发现Rbbp7的敲低会影响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表达,影响基质细胞的增殖,且会通过降低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下调在细胞增殖和蜕膜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3(Ccnd3)的表达,从而影响基质细胞蜕膜化。实验结果提示我们Rbbp7在植入后子宫蜕膜发育过程中通过调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和Ccnd3的表达发挥其功能。确定了Rbbp7在小鼠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作用后,我们又进一步利用Rbbp7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来研究其在体功能,生殖力测试结果显示Rbbp7缺失会导致雌性小鼠生殖力低下,表现为每窝产仔数减少,其原因可能为妊娠期子宫蜕膜化程度减弱,引起胚胎发育迟滞甚至丢失,其中潜在的调控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确认。此外,有研究报道组蛋白的高乙酰化水平与人类中子宫基质向蜕膜的转化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RBBP7在人子宫基质中也呈现时空表达,因此提示RBBP7在人子宫基质蜕膜化中也发挥类似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肺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致死率第一位。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 NSCLC 的治疗中,铂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顺铂使用历史最久,最广泛。但它的耐药问题却亟待解决。虽然目前有许多关于顺铂耐药的肺癌组织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但是直到现在没有一种遗传变异可以作为临床患者对铂类反应性的准确的预测标记。并且由于肿瘤组织
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在NSCLC的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日渐突出。EGFR-TKI人群选择性强,目
研究目标:观察新型AKT-S6K1双重抑制剂AT7867抗人结直肠癌细胞作用,明确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和内容:1.经不同浓度AT7876处理不同时间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台盼蓝(Trypan blue)染色法、细胞集落试验(Clonogenicity assay)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存活、死亡及细胞增殖的变化。2.经不同浓度AT7876处理不同时间后,Caspase试剂盒方法、Annexin
第一部分胆管癌中microRNA差异的筛选和验证[目的]在胆管癌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胆管组织中筛选microRNAs的差异表达,为下一步的研究选择研究对象。[方法]采用高通量MicroArray表达谱芯片检测20对胆管癌及癌旁胆管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在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对部分miRNA的表达差异进行验证。[结果]同癌旁胆管组织相比较,胆管癌组织中一共有10条miRN
目的:胃癌是世界第五大常见肿瘤以及第二大肿瘤致死疾病。每年有约951,000新发病例以及723,000死亡患者。超过70%的胃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发生在东亚地区(主要在中国)。我国胃癌的流行病学态势尤其严骏。多种因素例如基因背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食结构等都可以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基因水平的调控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对胃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仍了解不足。心房钠尿肽(ANP)的功能已
目的 分析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9例为对照组,收集感染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SP-D基因多态性。结果 107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最重要生物学特征,然而有关OSCC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调节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但在口腔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HOX)编码转录因子在调控不同部位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中具有特征性的
食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人类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肿瘤疾病前列。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居全国各类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居第4位,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食管癌分为鳞癌和腺癌,其中鳞癌占90%,研究发现近年食管鳞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腺癌发病率却呈现增高趋势。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在DNA,RNA及蛋白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确切的发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蛋白SPARC对于人小梁细胞(HTMC)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对于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小梁细胞进行加压培养,培养压力分别为0、30、60 mm Hg,培养时间为0、24、48小时,QPCR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金属蛋白酶-15(MMP-15)、胞浆附着蛋白(ZO-1)的mRNA表达量变化;用FITC-Phalloidin染色观察HTMC中F-actin的分
背景:胰腺癌是人类已知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防治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而针对癌前病变和“炎-癌”转变机制的研究被人们寄予厚望。纤维结缔组织反应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参与胰腺癌进展,但其在胰腺癌前病变中的发生特点及机制尚不明确。方法:通过Masson三色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胰腺上皮内瘤变病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和胰腺星状细胞的激活;利用Image J软件对病理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