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协商。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与原作者、读者以及他们各自的主体性构成主体间性。主体性包括目的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简而言之,即主观能动性。能动性是主体性最为突出的特征,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是没有任何规限和制约的。接受理论坚持文学主体性的建构,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接受理论提出的重要概念,如文学作品中的“召唤结构”、“未定点”、“空白点”、“期待视野”和“视界融合”等,使人们开始以新的角度来看待文学翻译。在接受理论的引导下,文学翻译不再是以文本为中心,以译者为媒介,以读者为接受终端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文本—读者”、“作者—读者”不断循环的双向交流过程。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表现出三种文学身份的能力,即读者、阐释者和作者(即文学再创造者)。作为读者,译者需要调动自己的情感审美,想象等文学能力,将作品“召唤结构”中的“未定点”、“空白点”具体化,与文本对话,调整自己的“先结构”,与作品达成“视界融合”,从而实现文本意义的完整构建。对作品的解读,阐释是一般性的文学活动,但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译者的文学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文学性越强的作品,其审美信息、文化意蕴也就越丰富,翻译的难度就越大,越需要发挥译者的再创造,翻译过程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就越为明显。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作用于客体,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约束地任意发挥。本文以接受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充分论述了文学翻译的再创造性,并指出再创造的可接受性必须以一些基本准则为依据。
其他文献
本实验采用铝屑、硫酸钾等制备硫酸铝钾晶体,所得产率为63.4%,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硫酸铝钾晶体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晶种后,硫酸铝钾逐渐长成均匀的球形结构;采
除造血干细胞外,骨髓中还存在极少量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大量扩增,并保持其向骨、软骨、脂肪、腱、肌肉、神经及基质细胞等组织的多向分化能力。MSC
为了解决目前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pc)等名贵经济鱼类在养殖中存在的养殖周期长,饵料利用率低,养殖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急需开发鱼类本身的基因产物以改良鱼类养殖饲料。鱼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研究,均侧重于戊戌变法时期,对其戊戌政变后的思想与活动,一般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态度,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为了全面评价康有为,本文就他在辛亥革命
[目的]调查我国护理类计量分析文献的研究现状。[方法]采用检索词"护理"AND"计量分析"检索自电子数据库建立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
以西方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的创作理论及其方法为内涵的意识流小说诗学,自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有识之士“别求新声于异邦”以降,迈着蹒跚的步履行进到新时期,触发起以它为突破口的叙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需要我们了解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用大数据来指导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大数据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想法,还改变着我们
目的 观察疟疾疗法 (急性血源间日疟 )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探索疟疾疗法治疗HIV阳性患者的安全操作程序。方法  2 0例HIV阳性患者 (CD4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