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景观日新月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景观和空间环境品质还存在很大差距。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重表面、轻实质、重建设、轻保护等问题。不少城市局部环境和景观虽有所改进,总体城市环境和景观质量却在下降,出现了不少破坏性建设,形成新的视觉景观污染。究其原因大多数都与景观评价密切相关,因此,对景观评价进行研究就很有必要。
论文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阐述了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了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评价模式以及主观感知与客观视景的描述、分析方法,为城市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城市景观的建设、管理提供指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景观”包括客观对象和主观感知两个层面的含义。城市视觉景观既指城市形体环境和城市生活共同组成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表象,也指以视觉为主的整体综合感知。论文认为,对城市景观内涵认识的模糊是导致我国当前景观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只有价值取向一致,才可能在景观评价方面达成共识。论文在对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的美学取向、功能取向、人文取向和生态取向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真、善、美统一的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坚持综合的价值取向,才能兼顾我们眼前和长远利益,才能维护好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论文在回顾相关的评价标准后,对由美学标准、功能标准、人文标准和生态标准组成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的标准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3.对城市景观进行视觉评价,其实质是在视觉层面判断城市实体环境的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在于对环境表象与环境实质两者之间变化规律的把握以及科学评价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论文研究了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的三类方法:详细描述法(形式美学模式、生态模式)、公众偏好法(心理模式、认知模式、经验模式)、综合法(心理物理模式),并对不同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和优缺点进行了论述。论文指出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方法的选择,除了综合考虑信度、效度、评价目的、评价资源等方面外,应坚持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4.论文研究了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知觉偏好法和行为测量法等主观感知描述方法,并对主观感知描述资料的抽样、量化和图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抽样分析中指出要以无偏选择程序抽样并尽量扩大样本规模,以增加样本的可信度;在量化分析中指出个体感知评值等值化后才能进行综合;在图形分析中论文强调解释图形应严谨,因为各种图形虽然可以反映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和变化规律,但图形不能支持自身数据模型之外的结论。
5.论文还讨论了语言文字、绘图、照片、模型、录像和计算机技术等客观视景的描述方法,并指出描述资料反映的都是资料信息,不是现场的感觉信息。为方便视景分析,论文还以“物”的感知和视觉特征为标准对视觉元素进行了系统分类。论文通过三类不同速度中连续视景的感知分析,指出随着视点运动速度的增加,视觉能感知事物的空间尺度加大,细节逐渐模糊,论文还指出新的出行方式改变了以往视觉序列景观的空间、时间秩序和主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