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石膏溶解除杂及制备α-半水石膏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石膏现已是我国排放量和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副产物,磷石膏含多种杂质,成分复杂,除杂成本高,导致无法实现资源化利用,最终制约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磷石膏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是除杂和资源化利用方向,部分研究实现了成果转化,但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磷石膏的堆存难题,现在磷石膏的堆存量越来越大。本文重点研究磷石膏溶解除杂及资源化难题,最终推动磷化工行业的发展。(1)优化磷石膏溶解-酸解-制备二水石膏过程。溶解磷石膏最优反应条件是:Na OH用量系数1.2、温度25℃、液固比6:1、转速为250 rpm、反应时间8min,提取的SO42-浓度约为72 g/L,磷石膏的溶解率约为93%;酸解Ca(OH)2渣最优反应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45℃、转速200 rpm、液固比9:1、反应时间10 min,提取的Ca2+浓度约为44 g/L,Ca(OH)2渣酸解率约为93%。提取的SO42-和Ca2+混合,析出纯度较高的二水硫酸钙,优化的整个过程杂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特征明显。(2)以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为溶析剂,对前驱体含多杂质饱和的硫酸钙溶液进行溶析结晶除杂及析出硫酸钙晶体。醇水比0.3以上时,SO42-和Ca2+浓度变化趋于平稳,Ca SO4·2H2O结晶率分别为65.58%、63.41%和70.74%,硫酸钙在醇水溶液中有微溶性。对于Fe2+和Al3+的去除,溶析剂乙醇去除最佳,去除率分别达92%和87%;对于水溶性P2O5、F-和Cl-的去除,三种溶析剂去除率低,反应溶液处于强酸性的环境条件下,水溶性P2O5和F-分别主要以H3PO4和HF的形式存在,很难形成沉淀,而氯化钠微溶于醇水溶液。(3)选择乙醇作为溶析剂,开展单因素实验对饱和硫酸钙溶液除杂和析出不同晶相硫酸钙的影响。溶析结晶除杂过程,Al3+和Fe2+杂质以共沉淀的形式析出,调控反应溶液p H值能去除多种杂质,最佳p H范围为5-11,温度升高,除杂率降低。析出沉淀主要是Ca SO4·2H2O晶体,出现少量长约1um的Ca SO4·0.5H2O晶体,随着醇水比增大,析出的Ca SO4·2H2O晶体形貌由片状变成长棱柱状,过饱和度是析出Ca SO4·0.5H2O晶体的主要因素,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不影响析出硫酸钙的晶相和晶貌,说明常温下制备半水石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前驱体氯化钙和硫酸钠混合制备出平均长径比约为1的α-半水石膏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95℃,转速150 rpm,反应时间10 min,前驱体SO42-、Ca2+的初始浓度分别约为72 g/L、44 g/L,C6H5Na3O7的浓度为5.98 mmol/L,DMSO和水总体积为70 m L,DW比3:4,反应溶液p H约为9.5。开展单因素实验表明,C6H5Na3O7浓度影响形貌,DW比控制生成不同晶相硫酸钙,83℃时出现少量棱柱状的半水石膏,温度越高半水石膏占比越大,p H值影响反应溶液中DMSO的量,控制反应条件,SO42-和Ca2+混合即生成α-半水石膏,反应时间和搅拌强度不影响晶体形貌和晶相,钙硫比不同石膏晶面生长速率不同。(5)DMSO和水混合溶液能降低水的活度,研究表明DW比高于约3:4时,形成半水石膏的晶核,低于约3:4时,形成二水石膏晶核,DW比是控制硫酸钙晶相的关键因素。C6H5Na3O7起到晶体形貌控制的作用,适宜的浓度范围,才能制备出短棱柱状的α-半水石膏,浓度越高,半水石膏的C轴生长抑制越明显。成核过饱和度会影响半水石膏的形貌,溶液中SO42-浓度高时,晶体侧面生长,Ca2+浓度高时,端面生长优势明显。
其他文献
厌氧污水处理是一种能耗低、污泥产生少、可回收能源的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污水处理方法。目前,一般研究认为,生物炭等导电材料能够通过促进微生物产甲烷过程中的种间电子传递而加速甲烷的生成,但相关研究聚焦于产甲烷途径中的氢型产甲烷途径和电子还原型产甲烷途径,而生物炭等导电材料对乙酸型产甲烷途径的影响机理未得到清楚阐释。本研究关注生物炭对厌氧颗粒污泥中乙酸型产甲烷途径的影响,搭建模拟厌氧反应器,选用以
学位
最近有研究发现腐殖酸(HA)可与铁矿物配合形成Fe(Ⅲ)-HA配合物从而增加水体中溶解铁(DFe)含量。这可能会对水体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自然光降解产生影响,并为EE2的自然光降解途径提供新的思路。为厘清Fe(Ⅲ)-HA配合物对EE2的光降解机制,本文研究了HA与水铁矿(Fh)配合溶解的过程及机制,并对其形成的Fe(Ⅲ)-HA配合物的光还原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深入探究了Fe(Ⅲ)-H
学位
作为抗生素的一种典型代表,磺胺甲恶唑常被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防治,其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持久性,且难以生物降解。由于磺胺甲恶唑在人或动物体内无法被完全代谢,其会随排泄物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加上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很难将该类污染物去除,进而导致已在各类水环境中频繁检测到磺胺甲恶唑污染物的存在。这不仅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还会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需寻找一种高效绿色的方法去除水中的磺胺甲恶唑。基于硫酸根自由基
学位
随着污水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剩余污泥大量产生,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生物干化是一种有效去除水分、减容明显且节约能源的技术,但干化进程受诸多因素如有机酸、氨氮和硫化氢等影响。为缓解不利因素的抑制作用,通过不同的强化途径来促进有机质代谢和提高干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物干化的基础理论,系统考察了填充剂、外源含氧试剂和菌剂等强化途径对生物干化进程的影响,通过对温度、水分和有机
学位
近年来,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成为我国一大研究热点;地聚合物胶凝材料是一类区别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防火耐高温性、以及良好的重金属固化能力。本文主要以活化后的铜尾矿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加入恰当比例的铝质校正剂在碱激发剂作用下制备地聚合物胶凝材料并测试其性能。通过对铜尾矿的物质组成实验发现此铜尾矿属于高硅高钙材料,Al2O3含量偏低仅为8.75%,其水硬性系数为1.33大
学位
抗生素耐药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通过质粒介导的接合传播和扩散对全世界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ARGs及其他环境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其中,纳米材料选择性压力可诱导ARGs的水平迁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近年来,二硫化钼(MoS2)纳米材料在环境和生物体方面的安全性引起了极大关注。然而,在MoS2选择压力下
学位
磷化工行业是基础化学原料工业,在我国工业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磷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成分复杂且含湿量大,直接排入大气中会产生白色烟羽现象。磷化工白色烟羽不仅造成了视觉污染也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天津、上海等多地已经将白色烟羽治理作为大气环境治理的指标之一,但目前白色烟羽治理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的进行,对磷化工行业的排放标准与考核办法日益
学位
我国的中低品位磷矿占比达到90%以上,磷化工行业长期存在“采富弃贫”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利用含CO工业尾气煅烧改性磷矿石,既利用了尾气资源,又提升了磷矿石品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磷矿石结块和窑体结瘤的问题,阻碍磷矿石品位的提升,导致窑体和设备损坏。所以,分析含CO工业尾气煅烧改性磷矿石结块的成因,并对工艺进行优化,是实现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论文对磷矿石熔融体系进行熔
学位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控制污染物吸附稳定的关键因素。最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残体能长期在土壤中稳定积累,对稳定性碳库有重要贡献,其中一个重要的稳定机制是矿物对微生物残体的固定。然而,不同微生物残体与矿物形成的复合体的稳定性,以及复合体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仍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选取两种典型矿物(赤铁矿、蒙脱石),分别与真菌、细菌作用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对复合体
学位
电解锰渣是一种富含硫酸盐的惰性硅铝材料。目前,电解锰渣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主要是简单的添加,其高含量的硫酸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焦炭为还原剂,在高温下处理电解锰渣,研究SO2制备和固体产物回收相结合的无危害方法。本文通过SEM、XRD、BAT等对电解锰渣固化体进行表征分析,对电解锰渣高温焙烧的工艺参数和热力学分析进行了评价。此外,还研究了焦炭添加量和温度对电解锰渣气固相的影响,以及焙烧固体产物作为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