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50%的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它们的存在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静脉曲张出血以每年5-15%的速度发生,静脉曲张出血后6周的死亡率约为20%。国外相关指南推荐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或组织胶可作为胃底静脉曲张预防再次出血的治疗方案。研究也显示内镜下氰基丙烯酸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高危瘢痕出血似乎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对不同直径的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最佳内窥镜治疗缺乏证据。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进步,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EGV)的内镜下治疗,却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EVL是通过橡皮筋的机械结扎消除静脉曲张。经过反复的EVL治疗,约90%的EVB患者达到功能性根除(functional eradication)静脉曲张;对于正在出血的EV患者,EVL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但是静脉曲张的复发并不罕见只有阻断食管曲张静脉血液回流,才能达到预期疗效。结合前期食管曲张静脉气囊测压研究,本课题组设想在食管腔内放置可充气专用球囊(以下简称球囊),当球囊直径超过食管内径时,曲张静脉受压塌陷而血流中断,可将硬化剂滞留在局部曲张静脉。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泳圈形球囊,套于内镜顶端后,充气直径为3.5 cm,初步试验达到阻断血流目标。目的评价蔓状隆起型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与组织胶治疗带来的风险与获益;探讨球囊压迫辅助下硬化剂注射治疗(bc-EIS)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15年6月—2020年6月,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符合胃底曲张静脉呈蔓状隆起(Hashizume标准F1型)、结节状(Hashizume标准F2型)以及瘤型(Hashizume标准F3型)的食管胃连通型血管(LDRf分型标准Le,gf型)病例533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各类型中再按内镜下治疗方法分成3组,即F1型(193例):胃底及食管套扎组(32例)、组织胶组(71例)和单纯食管套扎组(90例)。F2型(223例):胃底及食管套扎组(35例)、组织胶治疗组(110例)、单纯食管套扎组(78例)。F3型(117例):胃底及食管套扎组(30例)、组织胶治疗组(87例)。对比分析各类型中三种内镜下治疗方法的再出血率、治疗显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点分析F1型中,三种内镜下治疗方法的再出血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2)前瞻性选择2020年6月12日至9月12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bc-EIS的38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计算硬化剂使用量、硬化剂注射点数、术中注射点是否出血(不出血、渗血、喷血)、是否需要压迫止血(不需要、针鞘压迫止血、透明帽压迫止血),早期(术后72 h~6周)再出血、迟发性(术后6周)出血和达到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的治疗次数。术后随访1、3、6个月,评估bc-EIS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1型中:(1)胃底及食管套扎组、组织胶组和单纯食管套扎组的再出血率分别为18.75%(6/32)、12.68%(9/71)和3.33%(3/90),仅在胃底及食管套扎组与单纯食管套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P<0.016)。(2)3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胃底及食管套扎组、组织胶组和单纯食管套扎组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37.50%(12/32)、25.35%(18/71)和14.44%(13/90),仅在胃底及食管套扎组与单纯食管套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2,P<0.016)。(3)3组均未出现肺部感染、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穿孔。胃底及食管套扎组、组织胶组和单纯食管套扎组的胸痛或腹痛发生率分别为18.75%(6/32)、11.27%(8/71)和2.22%(2/90),仅在胃底及食管套扎组与单纯食管套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4,P<0.016)。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8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为年龄(范围)为(53.2±11.3)岁(30~79岁)。bc-EIS术中,每例患者硬化剂使用量(范围)为(20.03±7.49)m L(6~40)m L,硬化剂注射点数(范围)为(4.97±1.83)点(2~10点)。第1、2、3次bc-EIS后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分别为71.1%(27/38)、89.5%(34/38)、100.0%(38/38)。38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无术后静脉曲张相关再出血。随访发现2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出现呕血、黑便,内镜诊断为贲门下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发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异位栓塞和死亡。结论(1)研究初步发现,在F1型中,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同时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以及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食管静脉曲张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对于蔓状隆起型胃底静脉曲张病例并无更多获益,而单纯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可能获益更多。(2)bc-EIS的硬化剂用量较指南推荐量约减少1/2、注射点出血少,特别是一次治疗后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