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基金开泰和基金开元正式发行上市标志着机构投资者正式登上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种类、数量和规模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断上升,目前他们已经取代散户,成为了A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解困和改革服务,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带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的烙印,虽然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完善,可是与成熟的西方资本市场相比,许多方面仍有待健全。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的存在能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业绩?我国现有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QFII、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多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来源、管理方式、风险偏好大不相同,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和动力存在显著差异。现有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大多将机构投资者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机构投资者内部存在的差异,这有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政府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处于强势地位,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政府在上市公司中处于相对甚至绝对控股地位,政府会将其承担的多重发展目标内化到其控制的企业中去。国有控股会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政府级别又会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产生怎样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需要良好的宏观治理环境,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法治水平等存在显著差异,宏观治理环境又会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回顾了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成本收益分析理论,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外机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可能产生的影响,回顾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现状,通过“天歌科技”改组等三个案例介绍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93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04-2008年作为时间窗口,实证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得出如下结论:1、作为一个整体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有效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仅与当期的公司治理水平、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且与滞后一期的公司治理水平、企业业绩也是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机构投资者不会参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决策,他们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业绩,公司治理水平是机构投资者与企业业绩之间的中介变量。2、不同种类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机构投资者与目标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现实的或潜在的其他利益关系、能够抵制目标企业的压力将机构投资者分为两类,压力非敏感型和压力敏感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相对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非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较好,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业绩。3、控股股东性质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具有显著影响。根据样本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两组,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进一步分析国有控股的政府级别对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将国有控股公司分为中央政府控股与地方政府控股两组,发现同地方政府相比,中央政府更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形象,对企业的干预更少,在中央政府控股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较好。4、宏观治理环境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能够产生显著影响。利用樊纲、王小鲁等主编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分析宏观治理环境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越好,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够获得良好的制度保障,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较低,市场化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机构投资者健康发展;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消除国有控股的不利影响;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法治水平,转变政府角色,提高市场化的整体水平,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