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门当户对婚姻的错位与危机——阶层标准变迁视角下离婚率上升的新解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1_sheng2_wo3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婚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转型加速期中国社会婚姻领域的一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个人权益、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因而必须给予重视。婚姻的本质是阶层内婚性,“门户”相当是婚姻稳定的基础。 转型时期突然上升的离婚率让我们不仅想到是什么动摇了婚姻稳定的基础?“门户”标准实际上就是社会分层的标准,那么是不是社会分层标准的变迁从根本上动摇了婚姻稳定的基础?这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本文的考察视角。 社会变革使社会分层标准从政治因素转向经济因素,具体表现在收入、职业和教育三个层面上。社会变革的整体性推进和非均衡性发展,使社会成员在全局性而局部性、碎化而非同步性的阶层地位变迁中发生了分化和错位,这使得成婚于改革开放之前在政治上门当户对的婚姻不得不重新面临着收入、职业和教育层面上的重新匹配困境。 而当婚姻不能重新匹配时,夫妻双方的资源交换就会失去平衡、夫妻之间的价值观念就会产生分歧和冲突、夫妻之间及两个联姻家庭之间就会产生排斥,所有这些都会从根本上动摇婚姻稳定,导致婚姻解体。 由此,本文认为如果社会阶层标准变迁在一代人身上就完成,那么就会引起社会婚姻结构性震荡。尽管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使得离婚变得容易,这也对当前离婚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鉴于社会流动主要是从个体角度考察离婚现象和社会价值观念取决于社会存在的事实,本文认为只有阶层标准在代内完成变迁才是导致社会转型时期离婚率突然上升的根源。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同处于老工业基地社会,在相同的制度框架下,面临着相似的社区困境,为什么个别社区的特殊性会与 “通则”的判断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张力?如果说制度因素导致
伴随体制改革而出现的自雇群体其发展过程一直备受研究者青睐,不同学科先后从许多视角对其进行了观察分析。基于社会学视角,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支撑,以自雇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总
本文以斯科特的“日常抗争”概念为工具,以其“弱者的抗争逻辑”为研究视角,结合个案分析了小型民营企业中工人利益受损时所采取的维权抗争行为,即隐性抗争和显性抗争,以及这两种
随着天津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失业群体成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重要对象,失业人口也不断增加。天津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尚未建立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因此必须建立失业预警
本研究利用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退出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因素给出了解释,这包括制度因素、个人因素以及企业因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飞速发展,同时,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城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域,其产业丰富,人口密集,异质性较强,贫富悬殊尤为明显,在目前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不能